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4457篇
科学研究   19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25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选取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小有产者阶层,以自然、朴素的风格进行描写,表现了小有产者对富裕生活的正常追求,也批判了金钱崇拜对他们造成的人性异化,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72.
西方哲学传统将人的本质看作理性、意志、情感等三要素的统一。马克思之前的哲学的人的本质主要地与三要素中的理性相联系 ,将精神确定为人的本质 ,从而呈现为一种解释世界的认知型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人的本质主要地与三要素中的意志相联系 ,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 ,从而呈现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  相似文献   
73.
人的素质结构是由民性素质、个性素质和人性素质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融培养学生民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弘扬学生人性于一体,以培养民性为基本、发展个性为核心和弘扬人性为追求,达成民性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4.
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深刻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所为之奋斗的目标。本文从差异和人的本质多样性角度剖析共同富裕的特定内涵及实现,从而深入、准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作出理论基奠和实践探寻。  相似文献   
75.
试论中国古典诗词趋向"天人合一"的文化有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创作上对比手法的倡导,结构上取消某些语助词、设立对仗,以及中国文字自身的表意特征和普及化的书法艺术追求,多方位的为作品“虚“化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76.
《毛猿》——“梦”被戳破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工业化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将人置于非自然状态。这种精神的异化,使20世纪西方文学以寻找人的精神归属为基本主题。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奥尼尔的名剧《毛猿》,通过主人公六个“梦”的破灭”,构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集中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可怕的分裂,表现了逐级上升的三重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77.
古汉语教材普遍把因果复句中表示原因的非名词性谓语句称判断句的活用,认为判断句活用的标准首选要根据判断的本质特征,-谓语性质是名词性的,其次须参考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和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78.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饮酒疏狂,对此,宋代词人在行为处事上都存在着隐性接受。唐宋词中"酒"的意象往往不是孤立出现,而是伴随着以疏狂为代表的文人化情感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9.
荀子是以"礼"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核心理念的,但他始终是把礼当作是人外在的道德规范加以重视的,并不属于人的天性范畴。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仁、义、礼、智都是对人的天性之"伪"的扼制。从这一意义来看,它和孟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天人关系为线索,阐述了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对自然的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走的和谐、矛盾、再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艰难道路,论证了"天人舍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