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2548篇
科学研究   12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53篇
综合类   46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母爱的虚像——读高桥多佳子的《相似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桥多佳子是日本现代女性小说家,其作品对女性特有的感情偏执、意见分歧等进行了细致得描写和深入得思索。中篇小说《相似形》描写了一幅与传统母爱形象相背离的图画——“母亲厌恶女儿”,通过对母亲心理的细微刻画及其心理根源的探究,作者最终借文中人物之口对传统母爱图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论文将对作者文中描述的母女图画进行解读,寻找母亲憎恨女儿的心理根源,最终探索隐藏其中的“母爱”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62.
女性写作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在这道景观中,女性的躯体呈现为一个醒目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躯/身体写作”是当代女性意识复苏的产物。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自觉地思考自己价值的性别写作,它将为在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女性话语空间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躯/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思索“女性解放的命题”,发现当代女性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明显前进了一步,但距离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却仍然路途遥遥。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永远在追寻的命题,永远也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63.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一是对母爱的误解,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以冯沅君为代表;二是对母爱的夸饰,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以冰心为代表;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母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才得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  相似文献   
64.
本以1980-1999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加合作国际课题组,武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等组织对高校女教师的现状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认为高校女教师参与状况不佳的原因在于进取意识的薄弱,提出要使高校女教师充分参与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女性主体意识,树立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65.
女性情怀辉映男子气概——试论薛涛诗歌中的双重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命运坎坷,但她以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薛涛的诗,是其经历的文学记录,更是其心声的表露。一方面,她的诗是其女性情怀的表露,这是她遭受男权世界压迫的曲折表现;另一方面,她的诗又表露出强烈的男子气概,这与她长期与男权世界中的精英人物酬唱有关。全面认识薛涛,应该认识到薛涛诗歌情感世界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66.
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走访调查3种形式,对福建省12所健身房1000名健身女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较为全面地了解新时代女性的健身意识、自然情况、锻炼效果、锻炼习惯、锻炼方法等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明,现代女性健身意识较强,锻炼效果良好,但缺乏健身常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67.
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从女性的视角诠释了玛丽雅姆与莱拉由敌对走向团结互助的生死情谊。强大的父权制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挤压了女主人公们的生存空间,使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但她们最终觉醒了过来,互助合作,顽强反抗,终于获得了女性的自我和人性的复归,谱写了一曲从迷失走向觉醒和反抗的女性赞歌。  相似文献   
68.
知识女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形象群体。她们从狂飙激荡的"五四"走来,带着灵魂复苏的朝气,开始了现代女性觉醒与成长的艰苦探索和长途跋涉。然而,依旧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她们使她们对自己所曾苦苦追求并为之奋斗过的自由、知识和理性产生了怀疑和否定,从最初的超越蒙昧产生了回归蒙昧的思想,从而印证出一代知识女性成长的艰难与滞重。  相似文献   
69.
四部描写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欧美传记影片,重申了社会给予的尊重与自由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并展现才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主题。然而,在女性生存环境有所改善的今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继续导致女性生活的缺憾,甚至是不幸?如果有,也许它并不仅仅是女性特有的,而是一种超越性别的、作为"人"的难逃的生存的局限和悲凉。  相似文献   
70.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虐者的身份,消弭了复仇的正义性;"杀子"的复仇方式凸显了女性困境:"子"是她们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唯一砝码;她们的复仇无法改写其对男权社会依附的宿命,这种结局零化了其复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