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331篇
科学研究   189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产品卷入度与感知风险下顾客忠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国伟 《软科学》2012,26(2):140-144
在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了卷入度-感知风险-忠诚模型(IPL)并与另外两个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PL模型明显优于竞争模型。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者探寻产品卷入度与顾客忠诚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企业根据顾客的产品卷入度水平来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从而对培育忠诚的顾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专科师范生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00名专科师范生的调查发现,调查对象有3种基本的应付方式类型:问题解决-求助型、退避-自责型和混合型;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应付方式的类型分布差异显著(χ2=10.61,P〈0.01),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方面平均分差异显著(t=2.58~4.30,P〈0.01~0.001);应付方式类型不同的调查对象,其领悟社会支持3个方面平均分及总分差异显著(F=9.12~38.05,P〈0.001).多数专科师范生的应付方式比较成熟,其应付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3.
协同虚拟环境应用于远程学习,将提高远程学习的真实感。本文提出了协同虚拟学习环境(CVLE)的环境构建,考虑采用网格技术划分协同工作小组,根据感知强度处理通信数据,利用合理的网络系统构架解决数据计算问题,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4.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相似文献   
75.
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和西安143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对象,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综合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开放性,感知的社会支持中的社会性支持、冲突惩罚、满意度对中学生的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在人格与社会支持对中学生自尊的联合作用中,人格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是主要的;(3)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自尊,也会影响感知的社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自尊;(4)对男生和女生的自尊产生影响的人格特点和感知的社会支持特点不同。本研究对于促进中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环境的变化可能使履行合同不再符合效率的要求.但当事人此时可能仍会有威胁实际履行合同的动机,希望藉此提高在违约谈判中的交易能力,得到更多的合作剩余.有些威胁是可信的,有些威胁是不可信的,可信的原告威胁会增加过度补偿的风险,而可信的被告威胁则具有相反的效果.公平和效率要求阻止原告的威胁,法律可以通过赋予实际履行命令不可转让性等方法来实现此目的.  相似文献   
77.
How well do young people understand their developing sexuality and what this means? This paper reports on findings from the Our Lives: Culture, Context and Risk project, which investigated sexual behaviour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 and aspirations of Indigenous and non-Indigenous young people (16–25 years)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Western Australia and in South Australia. Using qualitative data,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participating young people thought wa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xuality education. Participants suggest that current forms of sexuality education are too clinical, didactic and unengaging, and are missing in relevant content. Young people requested more information on relationships, first sexual experiences and negotiating condom use. These requests indicate that young people realise that they need more knowledge in order to have healthy relationships, which conflicts with the popular belief that providing young people with open, honest information around sex will encourage them to have sex or increase sexual risk taking. Making sexuality education more of a priority and listening to the needs of young people could be a positive step towards improving sexual health an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在多元智能条件下构建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尝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以过程评价表为依托,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9.
在文化、创意、美学意识盛行的现代社会,对年轻的消费族群而言,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实用面及基本需求,"个人品味"也是重要的要求,产品的外型、美观、品牌、包装、设计感都列入购买考虑。国际精品名牌包的消费则是现代年轻人展现自我品味的表现。但青少年阶段在群体意识上表现又特别的强烈,故在精品购买决策上又会受到社会性的影响。年轻人对于进口名牌包的消费与影响其消费的因素相当复杂,值得深入的探讨。通过探讨知觉价值、社会影响、自我认同等因素对青少年购买进口名牌包之影响,发现青少年的精品消费有很强的社会性影响,不论是规范性或信息性。但青少年也不会一味地追求炫耀或展现财富而去采购高知名度的名牌包。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boredom coping strategies (i.e. cognitive-approach, behavioral-approach, cognitive-avoidance, and behavioral-avoidance strategi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perceptions of instrumentality and four aspects of engagement (i.e. agentic engagement, behavioral, engagement, emotional engagement,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A total of 521 prospective teachers participated voluntarily in the study. In addition to the latent factor and observed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es, a serie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boredom coping strategi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erceived instrumentality, boredom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ognitive-avoidance orientation, and four aspects of engag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ived instrumentality and agentic engagement, behavioral engagement, emotional engagement,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were slightly, but significantly mediated by cognitive-approach orientation.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