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795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63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奋力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32.
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标志,而科学地进行职业评价又是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前提,每个大学生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都要考虑个人的生存、价值、奉献,如何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评价,树立正确的职业评价观,这对于高校大学生顺利择业和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3.
新闻媒体具有特殊性,因此,新闻工作必须具有相适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34.
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的教师专业化是在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中展开的。现代性对教师专业化的制约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科学知识型对教育科学和教师职业缄默知识的贬抑,使教师专业化陷入知识困境;通过科层制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约束,使教师专业化陷入权力困境;通过工具理性、规范伦理对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伦理困境。面对西方已经出现的现代性给教师专业化造成的困境,中国应当反思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和技能化的教师专业化路径,而不宜盲目模仿西方。  相似文献   
935.
司法考试制度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所起的作用有限,在促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和中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方面目前难有建树。相当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难以从事法律职业,法律职业者内部也难以形成共同体。要使司法考试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尚须进行人事、财政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36.
我国女性目前相对集中于事业单位,高学历女性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但事业单位女性仍处于职业结构的低端。在职业竞争力偏低的情况下,通过对高校女性性别结构、职业竞争不利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具有社会性别主流化观念,为当前所进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37.
938.
与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生相随,传统“师道”已成为时下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传统“师道”在师表上强调“君子、大人”的儒雅与正气,在师法上强调教师恩威并重之尊严与权威,在师职上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清贫乐道和悔人不倦之职责与操行。如今,由于人类民主制度的提升,公众对传统“师道”的批判及教师自身的妄自菲薄,传统“师道”日益衰微,但无论从教师的角色地位还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质看,我们都应秉持传统“道之当尊、师之当严、器之当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939.
面对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经济的迅速壮大及国际旅游企业的加入,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本文阐释了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透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对策。  相似文献   
940.
ABSTRACT: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plore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laims or assumptions to the effect that: (i)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ii) good teaching involves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pupils; (iii)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of an essentially formal or impersonal nature. It is argued that the very real contradictions to which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is prone are a function of fundamental tension between the essentially deontic character of professional principle and regulation, and the inherently 'virtue ethical' nature of teaching as a form of pre-theoretical and non-technical moral associ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and offering some comment on three such areas of 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