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我国篮球球场暴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篮球球场上不断出现的暴力事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分析其产生过程及原因。探讨在体育赛事中应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期望对国内的体育比赛组织者和球队管理者有所启发,从而有助于抑制我国篮球球场暴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2.
旁观者知识观使“接受学习”成为可能 ,也使历来的教学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时只是落实为“主动接受”。参与者知识观始于对“先在本质”的拒绝。“先在本质”不被信任之后 ,“对话”、“互动”取而代之。参与者知识观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3.
新疆和卓之乱与清朝的治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境内的和卓家族是在 16世纪 2 0年代从中亚地区渗入的。由于披着所谓“圣裔”的外衣 ,所以他们起初对于当地的广大穆斯林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和欺骗性。和卓家族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政教合一的色彩 ,借助政权巩固教权 ,利用教权控制政权 ;教派之争通常引发政局动荡和社会的动乱。这一点与清朝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趋势是格格不入的。和卓家族在一次次的作乱中 ,反动本质暴露无遗 ,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而清朝在治乱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相似文献   
54.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注意力经济时代,探讨我国体育观众这一命题的社会背景,指出注意力经济时代社会高速发展,出现各阶层人群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小康社会发展导致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趋明显,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体育观众间的体育行为差异日趋明显,体育观众阶层分化的需要迥异,体育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客观上需要进一步细分观众人群,以及我国注意力经济发展等问题的现实存在,客观上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社会阶层体育观众的研究。研究分析了探讨体育观众的理论及实践价值,进而提出注意力经济时代发展我国体育现场观众的策略:1)提高公众对于体育赛事的关注度,打造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赛事;2)加强现场观众与运动员互动;3)加强现场体育观众与媒体的互动;4)营造活泼、丰富、重在参与的竞技体育赛场文化。  相似文献   
55.
赛场观众体验不仅来源于赛事组织者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刺激,也同样来源于观众自身的参与。本研究借助顾客参与理论,在明确观众参与的内涵后,将赛场观众的参与方式分为信息搜寻、沟通交流、互动合作和责任行为,从参与的角色将观众参与分为指示者、调度者、摒弃者、共同生产者和共同使用者,最后探讨了观众参与对情感体验、社会体验、思考体验和戏剧性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体育观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悠长的历史变迁中不断演进,呈现出了鲜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体育观众历史演进过程中观众规模及人员分布、观看内容、组织形式等特征的深入剖析,从历史学的新视角,紧密结合体育与我国国情,提出促进我国体育观众发展的策略,推动我国体育观众的长足发展,促进体育观赏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
Abstract

Sport becomes a commodity when either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to play or watch it or if it has a potential exchange value rather than merely a use one. Such sports commodities can be classified as player products, spectator products, or associated products. Aspects of the definitions of sports products, including dark products, are discussed as 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durability, predictability, and complementarity.  相似文献   
58.
对于当前足球比赛中出现的足球球迷骚乱现象进行了分类和社会学分析,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该现象的产生、形成和将来发展的趋势,为当前足球比赛的顺利举办提供文献支持,为我国今后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59.
借鉴失范、挫折攻击以及刺激源等研究成果,对球场观众暴力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赛场观众暴力的产生与挫折感这种心理机制密切相关;社会问题、体育流氓和暴力影像则是赛场观众暴力的主要刺激源.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体育场馆加强安保措施,俱乐部建立与观众群体的互动机制,积极发挥明星球员的号召力,吸收一定数量的女性观众等.  相似文献   
60.
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前的一些采用实质定义方法定义的体育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批判,指出部分学者在定义过程中将属于人的身体或心灵的部分抬高到属概念的层次,如此导致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错误,论证并提出体育活动的属概念只可能是"人的生活活动"、"身体活动"与"心灵活动"的质和量的差异,是辨别"体育活动"与"非体育活动"种差的方式.借助马丁·海德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指出当前体育理论学者们在定义体育总概念时,从不同的视角将"体育活动"这一"存在"的社会现象向各自定义中不同的价值主体,如体育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等"存在者"进行转化,导致"体育活动"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单一化为某一价值主体的价值,从而导致对"体育活动"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多重精神和价值的"忘在".论文最后提出了体育总概念的认识框架:体育作为总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家族,包括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体育人和观赏者四个基本范畴,体育活动处于这一总概念的中心位置,因为其他三个要素都必须通过体育活动而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