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45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49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家庭暴力主要形式的虐妻型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虐妻型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预防与对策等方面谈了一些拙见,以期人们从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对受害妇女给予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能够进入杜牧的创作视野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现实和心理原因的,这既是对帝王宫殿的一种心理默认,又符合了文赋这种新兴文体的创作要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集中描绘了一个奇特的人间"仙境",引出神秘的阿房宫主人,实际上是逐步揭露了这一梦想中的仙境其实是建筑在暴力基础上的,借古讽今,告诫封建帝王要在人间造"仙境"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重蹈亡国的覆辙。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used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to examine predictors of delinquent behaviors among 91 sixth-grade Latino youth. Both proximal and distal contextual factors we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ir impact on various forms of delinquency, such as violent behaviors, violent thoughts, substance abuse, and general delinquency (e.g., skipping school).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mobility (number of moves to new schools and neighborhoods), and exposure to community violence were distal variables, whereas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attachment to peers were considered more proximal variables.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s or exposure to distressing community violence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delinquent outcomes.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chool officials' developing linkages with the community to promote safe environments for youth.  相似文献   
14.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舆论空间的革命性拓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语言暴力等消极言论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反映在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及客体的特定性、网络发言语境的群居性、社会怨恨心理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draws on sociological and critical educational frames, particularly Bourdieu’s concept of symbolic violence, in order to contest the dominant model of literacy education that is driven by the premise of a ‘knowledge economy’. Instead it foregrounds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that marginalise learners. Data from two projects: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 a Further Education (FE) College in England and a study of community-based literacy programmes in Scotland, are probed to show how literacy classes can offer spaces to challenge symbolic violence and facilitate learners to reclaim identities of success. These changes are illustrated from the learners’ views of the contrasts between their experience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literacy programmes that use transformative and emancipatory approaches. Our research demonstrates how critical education can open up spaces for a more equitable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production of knowledge. It is argued that making changes to policy and practice could inform and shape the literacy curriculum and its pedagogy if adult literacy can disentangle itself from instrumental approaches driven by neoliberal fusion and instead create critical space for contextualised and emancipatory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张从产品的角度对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进行分析.认为政府能力是政府在生产公共交易产品的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产品能力,政府权力则是政府在生产过程中面对竞争者和权力客体所具有的一种强制力.并且分析了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暴力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一种暴力,不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同时也极大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与可持续发展。在对暴力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青少年暴力的表现、差异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社会生态学模式和我国当前的社会与青少年实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网络暴力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特点:传播角色假借正义之名、传播活动自发形成、传播内容的社会敏感性、信息结构的开放性、恶劣影响虚拟促成和传播效果容易失控。网络暴力的这些传播学特点,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以及新中国文学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关于"革命"的记忆。而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肯定了暴力叙事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直到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这种暴力叙事一度成为主流的写作伦理在伤痕、反思文学中。本文旨在肯定它们在发现大写"人"的同时,着重阐释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中的暴力叙事。这种暴力叙事不仅来自于肉体的暴力,更源自于精神上的暴力,而那种受害者不自觉加在受害者身上的精神施虐更加深了这种精神上的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