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53篇
综合类   8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301.
The start kinematics has been reported to differ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printer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kin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are attributable to an effect of sex per se, or rather to the absolute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sprinters, quantified by the 100-m time. A total of 20 sprinters (10 M, 10 F), including world-class and elite athletes, were assessed. Start phases from the “set” position to the first two steps were analyse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a fe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level: M had shorter pushing phase duration, higher horizontal velocity at block clearing, and shorter contact times of the first two steps. Conversely, the performance level affected most of the examined parameters: faster sprinters showed the centre of mass (CM) closer to the ground and a more flexed front knee in the “set” position, longer pushing phase duration, lower vertical velocity of the CM at block clearing, and longer contact times and shorter flight times in the first two step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tart kinematics is only partially affected by the sex of sprinters, whereas a bigger role is played by their performance level.  相似文献   
30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lower limb joint kinetics during the block and first stance phases in athletic sprinting. Ten male sprinters (100 m PB, 10.50 ± 0.27 s) performed maximal sprint starts from blocks. External force (1000 Hz) and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s (250 Hz) were recorded in both the block (utilising instrumented starting blocks) and subsequent first stance phases. Ankle, knee and hip resultant joint moment, power and work were calculated at the rear and front leg during the block phase and during first stance using inverse dynamics. Significantly (P < 0.05) greater peak moment, power and work were evident at the knee joint in the front block and during 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rear block. Ankle joint kinetic dat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front and rear block. The hip joint dominated leg extensor energy generation in the block phase (rear leg, 61 ± 10%; front leg, 64 ± 8%)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ring stance (32 ± 9%), where the ankle contributed most (42 ± 6%).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novel insight into sprint start biomechanic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lower limb joints towards leg extensor energy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303.
蔡广  许汪宇  刘慧琴  葛珺 《体育科研》2017,(2):70-73,77
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不同项目足弓形态特点及在跳深实验中足弓形态与支撑时间关系,以期为足弓形态应用于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其中男子短跑运动员34名,女子短跑运动员19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21名,女子中长跑10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足弓形态、跳深实验测试,然后分组研究足弓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结果:男女均表现出足弓低的组支撑时间快于足弓高的组支撑时间;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男女优秀组的足弓均出现低于一般组的趋势;短跑男子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足弓基本都低于中长跑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趋势。结论:足弓高低是影响短跑或中长跑运动员支撑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在运动员选材中或对教练员训练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短跑课教学中采用组织建构性学习教学形式的实验组和采用常规教学组织形式的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证明了组织建构性学习教学形式更适用于短跑课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短跑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305.
选择1982年美国14名奥林匹克集训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生物力学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运动学参数进行因子和回归分析,旨在发现和找到样本参数间的一些内在规律,为我国的短跑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6.
短跑是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快速力量素质对运动员短跑成绩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年运动员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果能够在该时期抓住时机,进行科学的快速力量训练,可为后期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通过对32名运动员进行四个月的快速力量训练,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少年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及手段,为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7.
中国体育发展起步较晚,且在田径技术认识上存在偏差,研究理论正在逐步完善,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仍然有待验证。在对短跑技术发展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展开了中国短跑技术理论体系构建探讨,进而掘根析差,准确定位短跑技术理论盲区,为短跑技术理论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8.
郭丽玉 《大众科技》2013,(7):159-160,158
根据对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和分析,少体校的教练员应该转变专项力量训练的理念,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以往被忽视的伸髋肌群上,这样在很大程度提高了短跑运动员的短跑速度。文章对传统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和现在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做了比较,并着重讲述了少体校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特性。  相似文献   
309.
抗阻训练研究至今已有将近70 a的历史,训练方案的制定依据最初来源于缺乏科学严谨客观性的个人经验体会和小样本的研究文献,不同理念的各种训练模式指导指南令众多健康专家、体能教练和大众难以选择。显而易见,制定有更多客观可靠的科学实证依据支持的训练方案指导指南是非常必要的。美国运动医学协会(ACSM)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制定和不断修订抗阻训练方面的推荐方案,直至最新的两期关于指导不同人群分别发展基本的肌适能和进一步增强肌肉各项机能,ACSM才开始以许多大样本的元分析文献综述为依据来制定推荐方案并对每个方案制定依据的可靠程度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根据2013年第60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上来自Rocky Mountain University(RMU)的体能训练专家Brent Alvar教授的演讲,回顾总结了ACSM历年来为抗阻训练提供的训练推荐方案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阻运动训练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客观可靠的科学实证依据为指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10.
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炜  陈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20-1722
作者曾在<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1]一文中提出"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理论.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划船式短跑技术",采用与"后蹬式或屈蹬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经典理论"对比的方式叙述"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瞬间的力学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