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闪回”是以客体时而中断来引起主体连贯性感觉的电影艺术手段,可以推广到教学中,其大体可分为印证闪回、类比闪回、对比闪回、互见闪回。“闪回”可在新旧知识联系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和稳固;其适当应用,还有助于调节学生自信心与探索欲的两关系。  相似文献   
362.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从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情感的张扬、人物与自然美等方面,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3.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一部分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直觉性的味感美学 ,其影响相当深远。本文试图从“味”嬗变为实味、虚味、无味三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别探讨其整一性、模糊性、繁杂性、误导性、趋一性、共通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364.
世纪之交审美文化研究的视界与策略(笔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丰富、复杂的审美文化现象显示了审美文化研究勃兴的意义 ,从而促进了美学研究从观念体系到话语方式的转型。如何把握当代审美文化的功能及其实践方式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复杂问题 ,因为创造者和欣赏者的“角色感”都有着微妙的变化 ,审美文化活动的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 ,审美文化活动的“平民化”色彩逐渐浓厚。因此 ,在现实层面上应重视审美文化的娱乐功能和交流功能 ,在超越层面上应重视审美文化的情感体验功能和人格提升功能 ,摆正创作与欣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明确双主体的建设机制 ,摆正适应与征服的关系 ,追求审美深度 ,提高艺术品位 ,摆正娱乐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5.
采用测量、问卷调查、实验对比研究方法,在游泳专项课教学种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对高校大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审美能力、艺术能力不存在差异;实验后,实验班的总体审美能力总分平均值有显著提高(P≤0.05或0.01);艺术能力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优于对照班(P≤0.01),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自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