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81篇
科学研究   7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加达默尔的诠释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理解问题,使哲学诠释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理解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理解具有历史性;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而视域融合又是对效果历史的展示和具体说明。因此,理解效果历史原则是把握加达默尔理解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罗三定  刘军  沙莎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2):66-69,74
介绍了短信息服务在知识查询中的应用及系统总体的结构,应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查询问句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概念网模型组织知识降低对查询语句理解的难度.对短信息处理流程及查询问句的分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主要结论:理念、意识的提高依赖于人们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人们对篮球运动认识上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篮球管理体制、训练体系及竞技风格。实践是"前提",思维是"基础",理念是"保证",意识是"精髓"。它们是认知篮球运动必不可少的。人们是通过它们来理解篮球运动、提高篮球教学训练水平的,并决定在竞赛中采用哪一种技战术的。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的理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UbD理论新近提出了“理解的六个维度”(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参照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和马扎诺学习的维度观,我们采用领会意义、灵活应用和洞察自省三个维度,配以细化的指标,可以对UbD中的理解维度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5.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 ,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 ,语感是外语课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对课文整体教学角度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实践热潮正在我国掀起。但人们对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化社会三大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深入。因此 ,从国际范围出发来深入地探讨、分析一下它们的“定义”、“要义”、“关系”、“初衷”等 ,对于尽可能走向理解的完善与认识的成熟而言 ,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反映其民族的文化特征。了解和掌握尽量多的英语谚语无疑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大有裨益。该文着重探讨了英谚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要尊重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数学技能教与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有3个因素影响着数学技能的掌握与类化,这就是知识的理解水平,练习的感悟水平和认知策略的迁移水平,而传统的技能学习在这几方面均存在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重新认识数学技能的内涵外,还须改进数学技能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比如,控制训练的量与度,在变式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反思,让学生自我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concept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linked to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controversies about various associated issues often aris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protagonists’ viewpoints, depending partly on whether they focus mainly o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or social dimensions and partly on ideological stances related (for instance) to the optimal ways of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justi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views of 638 Swedish upper secondary students who responded to a questionnaire probing their views of SD from two perspectives. In the first, the dimensions were separately introduced, so the respondents only had to consider one dimension at a time. In the second, the dimensions were introduced in an integrated fashion, so the respondents had to consider effects related to all three dimensions. The result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the students’ views and priorities concerning the dimensions depend on both the perspective and the context.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