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8012篇
科学研究   1351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479篇
综合类   275篇
文化理论   172篇
信息传播   868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1436篇
  2013年   1302篇
  2012年   1941篇
  2011年   2112篇
  2010年   1694篇
  2009年   1709篇
  2008年   2187篇
  2007年   1186篇
  2006年   915篇
  2005年   667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无线收音机广播(radio)在应对突发大范围灾害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突出地显现出来。地震发生几小时后,中  相似文献   
102.
事实上,"杨帆事件"不是个别事例,它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层矛盾在课堂上的凸显。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层矛盾,不在于为师不道或为学不尊,而是现有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越来越不适应,这才是真正的"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103.
灾难性事件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一份报纸的风格与办报理念,醒目地传递出该报的采编策划能力、议程设置倾向、媒介伦理把握及审美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深度。本文从新闻图片入手,分析报纸对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图片报道。选取地震后的第一周(2008年5月15日~19日)这一特定时间段,以《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的相关地震新闻图片为样本,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图片报道的悲剧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张瑞云 《青年记者》2008,(13):34-40
经过30年成长与发展,当代中国传媒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第一个重大使命,是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如何准确传达国情、民情,弘扬正气,对腐败和黑暗现象进行揭露、监督,构建和谐社会;第二个重大使命,是如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防卫国家意识形态,构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第三个重大使命,是对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标准的审视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5.
当今社会,不仅企业面临危机公关的问题,政府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而在危机公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应对媒体、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06.
主持人的话:2008年,中国大事频发,记者的身影跃动在每一个现场。大众报业集团的年轻记者们,与全国的新闻同人一起,奔波在路上,思索在路上,收获在路上。第九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所有新闻同人节日快乐!今年是我6年记者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四次入川,两次生死考验,写满4个采访本,发表稿件70多篇。  相似文献   
107.
《青年记者》2008,(11):40-44
主持人的话:媒体言论化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深度报道和言论,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已逐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08.
媒体肩负着社会问题预警重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发生过两次较大的社会不稳定事件,今年出现的西藏"3·14"事件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又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9.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0.
公民报道并不是在汶川地震中产生的新事物,但在汶川地震中,公民报道所显示出的强大的规模和力度以及与之前不同的特点,则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