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12篇
科学研究   167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建设的加速推进,我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节能减排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节能减排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节能减排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掌握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情况,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记录推广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先进技术、经验、做法及重要成果,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节能减排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近几年来,相比节能减排工作的卓有成效,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62.
2012年7月26日上午,"首都圈(京津冀地区)防震减灾系列科普示范活动启动仪式暨‘7·28’唐山地震纪念"在河北廊坊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河北省地震局副王钟山局长主持,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会长汤泉、中国老科协副秘书长彭希和廊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洪涛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63.
64.
京津冀区域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图表的形式,借助于翔实的数据,提取了能够反映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一些指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优劣势,提出了做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战略构想,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5.
工业设计可以大力推动包括初级制造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滞后.这主要表现为制造业运用工业设计的水平不高、工业设计人才集聚能力不足、缺乏本土特色的设计品牌,政府推动力度较低.文章基于河北省制造业和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处于京津冀经济圈中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应基于自身制造业特色与京津制造业错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从而提出了以法治化、信息化、民族化、品牌化、创新型为主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6.
67.
《下一代》2013,(6):F0002-F0002
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办和相关单位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于2013年7月27日至8月3日在以韶山、井冈山、瑞金为重点的湘赣地区举行。这是继2000年在湖南韶山望城地区举行的首届、2001年在京津冀地区举行的第二届、2002年在辽沈地区举行的第三届、2003年在延安及陕北地区举行的第四届、2004年在宁沪杭地区举行的第五届、2005年在赣闽湘地区举行的第六届、2006年在甘宁青地区举行的第七届、2007年在豫鄂皖地区举行的第八届、2010年辽  相似文献   
68.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中国第三极点已成为不争事实.探讨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京津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但目前其经济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普遍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本文选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相似指数这两种方式,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从两个层次,9个二级细分科目行业和12个制造业下的三级细分科目行业进行动态分析,并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情况不同,制造业下的三级产业明细科目的产业相似度指数高于二级科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0.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当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发挥和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创新引领作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2002-2016年京津冀地区“211高校”的跨区域合作专利数据,构建基于高校-企业所在省份专利合作关系的知识流动有向网络,以“区域内-区域外合作”和“宏观-微观”为支撑,探讨了京津冀产学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创新能力和知识流动的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从“区域内-区域外”视角而言,北京市在区域内部合作中处于中心,而区域外部知识流入则以南方省份表现更强劲;从“宏观-微观”视角而言,京津冀产学合作从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