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99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24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作为国学代表的儒学思想一脉相传,深刻地影响者每一个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儒学思想内容,从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基石、核心内容、践行方式、施行标准和现实典范五个方面挖掘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2.
考察古代书论发现,有限的想像和无限的想像这种二律背反哲学悖论一直存在。究其原因,它和古代文化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和古代文学传统密切相关。古代书论从言语的使用一直到方法论,儒学道统的渗透无处不在。古代知识分子形成了一种形象性、感觉性较强,而抽象能力较弱的独特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投射到了古代书论中。文学的修辞方法与技巧,在书法评论中得到了延续和保留。  相似文献   
83.
“五四反儒学”作为支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反映的并非历史的真实情况,此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的误读根源于传统与现代二元割裂的思维模式。究其实,五四新文化运动政治层面的批判主要因孔教运动而起,其实质是反对借宗教之名来行帝制之实;伦理层面的反思主要指向以三纲为核心的礼教制度,并未攻击“仁”“义”等儒家形而上学价值;学术领域的“整理国故”更非对儒学的全盘清除,实为对儒家文化正本清源的价值重估。重新审视和还原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的关系,发现两者在历史情境、儒学转型、现实意义等领域具有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应当在会通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一方面用五四的革新精神促进儒学的创造和更新,一方面在广义儒学的视野下将五四精神纳入其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的真正融通。  相似文献   
84.
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围绕着经学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解释学。中国古代经学解释的主要目标围绕着“道”而进行,其中基于现实国家治理的“治道”是其解释的基本诉求。在古代,基于“治道”的不同建构而形成了汉、宋两种经学解释的类型,统治者们都想借此建立基于话语权力的文化认同,从而为政治统治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与方法。与此同时,儒经本身也是古代天道人事的承载,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所以,古代经学解释体现出了语言与意义、主体与客体、知识与道德、主观与客观、天道与人事、内圣与外王、历史与现实等等多种二元性或曰二重性。虽然如此,古代解释者注重通过经学解释的张力来化解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5.
“理”本是先秦两汉思想世界中的基本语词,唐代中后期儒者对于“理”的再次聚焦,在延续先秦两汉以政治生活为核心问题域之旧传统的同时,亦强化了“理”统合、会通的思想功能。“以理言道”的认知新风与“道”之虚化及“理”成为思想方式的核心范畴,乃是此时期颇易体察的文本现象。“言意之辨”在此风习形成的过程中,既是作为助缘的方法,也因之被再度问题化。唐代中后期的知识世界呈现出以“理”论文的明确倾向,作为人生态度及理念的“理”与一般的“理”成为文本书写与诗文观念的重要内容,而“陈言之务去”及“与造化争衡”的共识化则是“理”范畴化对于唐代中后期文学影响的另一明证。  相似文献   
86.
由孔子言行结集而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精神疲惫和懈怠的不良思想,许多人生活中也表现出懒散怠惰,贪图安逸。这些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为了让自己活出精彩,我们要从孔子的思想里汲取智慧,做一个"勤学善思"、"立志高远"、"力行改过"的人。  相似文献   
87.
唐代史臣吴兢在提出的"崇儒学"管理观念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六个方面:"讨论文典,商略政事"就是专心致志;"儒学之兴,古今未有"就是大办教育;"既行其道,理合褒崇"就是尊师重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就是量才录用;"五经正义,付诸施行"就是统编教材;"勤于学问,谓之懿德"就是勤学好问。  相似文献   
88.
2014年9月28日下午,在西湖孤山,寻着悠扬婉转的古乐之声,踏着斑驳的树阴,走入一座粉墙黛瓦的院落,一场由民间主办的古乐祭孔活动正在杭州敬一书院举行.书院文化出现于汉代儒学大兴天下之后,书院祭孔久有传统,如今,这传统又被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89.
近代以来的新儒学思想立足儒家传统,试图融通西方文化以改造中国的思想体系,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儒学在文艺领域影响了文艺理论的构建和文艺创作的实践,总体来说也是得失参半.在当下儒学越来越受重视的大环境下,新儒学如何存续并继续在文艺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赖于新儒学本身的理论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90.
官员退休是古今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本文将散见于我国古代官箴书中关于退休的论述归纳为“官员年老体衰,应及时退休”、“看轻名利富贵,方能愉快退休”、“退休后宜正确对待自己”等三方面内容,并指出它以儒学为本,宋代新儒学兴起后,更力图用伦理道德力量压制官员心中的私欲,以弥补官员退休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