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75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660篇
教育   148086篇
科学研究   13037篇
各国文化   4589篇
体育   11803篇
综合类   9697篇
文化理论   5795篇
信息传播   37031篇
  2024年   1222篇
  2023年   4054篇
  2022年   2198篇
  2021年   3530篇
  2020年   3956篇
  2019年   4169篇
  2018年   2376篇
  2017年   3879篇
  2016年   4829篇
  2015年   8281篇
  2014年   19018篇
  2013年   16266篇
  2012年   19769篇
  2011年   20026篇
  2010年   17179篇
  2009年   16875篇
  2008年   18501篇
  2007年   14236篇
  2006年   10808篇
  2005年   8682篇
  2004年   7596篇
  2003年   6551篇
  2002年   5120篇
  2001年   4089篇
  2000年   2853篇
  1999年   1118篇
  1998年   756篇
  1997年   633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李先竹  胡少林 《中国德育》2005,(9):59-60,76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文化,面临文化碰撞的农村小学生,由于活动范围狭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常常会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而传统德育存在着单向演输、机械训练、封闭保守、标准化等压抑学生创造意识的弊端。因此,农村小学需要探索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2.
关于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武术文化形态源远流长,有着与其它国家武术迥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既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又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受到中国哲学、礼乐文化、医学养生、军事谋略、戏曲文学、审美艺术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自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冲突.既因袭着传统,又向往着未来;既萌动了世界意识,又依托着民族情感.一方面保留着传统武术的品质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些现代体育的内涵.只有正确认识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才能在时代背景下,保存其文化主脉的同时,以博大的气派,不断融汇和吸纳其它文化元素,使其进一步发展并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33.
都市化是一个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半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明程度的显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都市化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城市广播新闻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34.
135.
国家文化安全与广播电视集团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集团化是其发展趋向。中国广电业的这一举措当然有着多种原因,但对全球化环境下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古代隐逸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隐逸有种种不同情形。分析隐逸现象 ,反思隐逸文化 ,可以看到隐逸之士在政治、思想、文化、生活诸领域 ,是如何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7.
138.
图书馆馆员化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参与图书馆事业中共同形成的信仰、专业知识、行为准则和行话。由于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和馆员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图书馆馆员化日渐式微。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加强馆员的职业信仰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以及馆员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9.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中,占据着思想、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关理学的研究,近现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众多学者对理学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学术成果大量涌现,理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但毋庸讳言,近两年来,由于在研究方法、思路上未能有大的突破,相对于中国思想史上其它学术思潮特别是先秦学术史研究的繁盛状况而言,理学研究略显沉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者都力图另辟蹊径,打破沉寂。朱汉民新著《宋明理学通论——种文化学的诠释》(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该著从文化的视界人手,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解构与诠释,使我们获得了对理学文化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0.
皖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化”作为一个区域化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在中华民族化发展中有他的影响和贡献,因而应有一定地位,如同齐鲁化、秦晋化等一样是中华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皖化有自己的特点,即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间断性、历史继承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而造成皖化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安徽地区的经济、地理和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使皖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的安徽学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