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69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国家与社会并立互动的二元结构,这就为民间法的继续存在与发挥作用提供了社会条件。由于国家、社会二分而形成的大、小传统的阻隔为民间法的存在提供了文化土壤,在处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上.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挤压与消灭,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262.
“四功能范式”理论与“一般化象征性媒介”理论是塔尔科特·帕森斯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解释框架.专业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的主导形式,“认知理性”与“认知复合体”、“专业”与“专业复合体”以及“工具行动主义”与“制度化个体主义”,分别为专业问责提供了内在的知识-价值基础、结构化的制度基础与宏观的社会文化基础.专业问责以“价值承诺”流通的形式对大学施加约束,意味着大学“部分自主”的地位,并且与深层的大学信任问题相联系.社会与公众对于大学信任的流失,既刺激了外部问责的扩张,又对专业问责与大学自主提出了挑战.帕森斯关于高等教育问责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3.
中国古诗浓缩了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当把古诗翻译成英语时,两种语言文化的碰撞为诗歌的翻译带来了难题。本文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视角,阐述了诗歌翻译中的"信"是以何为标准又是如何得以实现的,从而为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64.
要克服传播研究的身份认同危机和范式之争,首先要明确究竟什么是"传播"。无论将传播视为传递信息、建构意义还是达成共识,都未能脱离认识论的主客二分法范畴。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理解传播意涵的新视野:传播即对话,存在于"我——你"关系中,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面对学科日益"内卷化"的倾向,也许新的传播意涵能够给学科建设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265.
单向性是语法化的重要特征。支持单向性的例证不仅存在于词汇层面上,还存在于分句连接和语篇层面上。反对单向性的例证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语法化过程的单向性,除了表现为人们一般理解的从词汇成分向语法成分的转化;从认知角度来看,也反映了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66.
一、关于主位述位功能主义理论 1.关于主位述位 根据主位述位功能主义理论,—个句子可以从交际功能的角度分为“主位”(Tiptoe)和“述位”(Rheme)。主位往往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说明话语的主题,从而成为句子其余部分叙述内容的起点,因此主位是叙述的出发点、对象和基础;主位之后是述位,它是对主位的叙述、描写和说明,是叙述的核心内容。主位通常传递交际双方的已知信息,述位则通常传达受话者未知的新信息。主位可以分为简式主位(simple theme)、  相似文献   
267.
一、学者对于社会法概念特征的研究 社会法的提出大约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但是其概念和范畴并不像传统的公法私法划分那样清晰。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以法所保护的利益为标准,凡是有关公益的法为公法;有关私益的法为私法。以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标准,凡以国家或公共团体的一方或双方为主体而规定法律关系的法为公法;  相似文献   
268.
王欢 《教书育人》2006,(9):60-61
一、对基于功能主义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式的解读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常略作SLA)是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习得环境和习得规律以发展第二语言或英语能力的过程,期望由此得出的成果能有助于语言教学(J.Richards et al:1985)。由于作为表意工具的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内在属性(指语言所具有的规则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外在属性(指以人际交流与沟通为目的的语言功能),所以出现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式的不同取向(目前,对第二语言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学习者所学语言的本体特征、学习者外部因素、学习者内部机制和语言学习者自身)。  相似文献   
269.
近几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各类著述极为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开展译学研究:语言学视角、文艺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和功能主义视角等等。本文将主要讨论德国功能派和译学研究的交际途径,即Reiss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Holz-Manttari翻译行为理论,Vermeer功能目的理论以及Nord的更为详尽的文本分析模型等理论的出现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70.
功能主义作为科学理性的设计意识在某一时代成为设计核心或设计符号或设计特征,都始终是设计不可更改的精神。功能曾经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设计的冷漠和强硬并不能给予我们否定功能主义的全部理由,设计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功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