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95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是把它看做是超越唯心和唯物的实践哲学,物质范畴都是不可回避的.对物质范畴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创生物质观.  相似文献   
102.
中学历史教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因而要学好历史,最基本的是要学会以这些原理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不仅是高中历史理论教学的必须,也是综合考试中政史结合的需要。笔者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对如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个基本原理剖析历史难点问题作些探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的变革向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在应对这个严峻的挑战。在如何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解释现时代的变化、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等方面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理论观点。尽管它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歪曲”和“偏离” ,但是它的种种理论尝试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 ,洋溢着一种理论的朝气。  相似文献   
104.
《太原大学学报》2020,(2):33-41
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理论维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键支撑理论,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的科学阐释直接关涉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理论必然性和实践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理论相对应的,是彻底的革命实践,而只有科学、全面、完整地阐释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才能现实地架起无产阶级运动中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真正飞跃。但是,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规律两大发现基础上,精确诊断了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和革命的实践必然性之后所产生的。所以,深入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暴力与自由关系思想所根植的思想史渊源,既是对无产阶级运动科学指导理论召唤的回应以及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一切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性重建,更是对西方思想政治传统的超越,具有十分深刻且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色,是我们亟须系统研究梳理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文科综合,还是历史单科高考,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规律来解题的题目屡见不鲜。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欠缺。笔者谨撰此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番探讨。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所谓必然性,也称规律性,是指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注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前进…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对理想的人与现实的人之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开始是从理想的人的类本质出发.来说明现实的人的异化性质;后来则从对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分析出发,来规定人的现实本质,并说明理想的人的现实性。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方法的独特性在于把社会物质生产作为统一理想的人与现实的人的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它既不同于经验主义的方法也不同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朱奎 《教学与研究》2007,2(5):24-28
范式概念的引入无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清晰界定,表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硬核"的背弃.  相似文献   
108.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功能和实现路径的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宣言》启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为价值旨归;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起到助推改革、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振奋国民精神、传播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方略的价值。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主流价值观的自信与自觉、批判错误社会思潮、解决民生福祉、强化宣传教育、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历史原因分析题在高考历史的主观性试题中比较常见,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本文通过事例介绍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以此说明历史原因分析题的解题技巧。类型一内外因分析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任何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是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外因是其产生的条件,内因才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是指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基于新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达到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并揭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的原因,它反而有着深刻的生态意蕴。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够实现生态良好的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