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教育   5201篇
科学研究   263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001篇
综合类   462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28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852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734篇
  2002年   762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于春海  李振强 《编辑学报》1994,6(3):156-158
印刷业是信息商品化产业,印刷产品的质量是每个客户、出版社、作者和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印刷厂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目前印刷行业在国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进入重点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品种、建立完善体系的新阶段,全面提高印刷质量不仅是整个出版事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和整个社会对印刷行业的要求,也是印刷行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2.
关于网络信息咨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程慧荣 《图书馆论坛》2002,22(1):72-73,78
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入手,讨论了网络信息咨询用户,人才,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今后五年出版业走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出版业要适应进入小康社会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的文化需求,要适应飞速发展的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科技进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诸如教材改革等等的国家政策调整;另一方面,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中国出版业要与时俱进地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受国内外出版业进入国内分销市场的严峻现实,并不得不同时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中国的出版业在审视自我与放眼周边环境后,在未来的五年内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这样才有可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本文拟从中国出版业在转型期内的发展趋势着眼,从出版方式、产品型态、市场格局、产业结构、出版资源五个方面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74.
75.
76.
新世纪我国图书馆面临的变革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21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着更大的变革,即办馆理念、管理体制、馆藏资源、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77.
78.
上海历来有出版画册的传统,近年来画册出版更是品种繁多、精彩纷呈,造就了上海出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成为上海出版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画册出版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我的看法是:画册出版正处于发展之中,市场仍在扩大;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对出版带来深刻影响,e-book、网络出版将成为今后出版主流,但其发展并不会消灭纸质出版物特别是画册,这可从画册市场和网络出版状况两个侧面看出.  相似文献   
79.
中国期刊业现状及市场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宏 《传媒》2002,(3):38-40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今天,在我国加入WTO的情势下,我国出版产业特别是期刊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0.
高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中教学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体育教学评价方式,阐明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应由单一终结性评价向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