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700篇
科学研究   13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418篇
综合类   30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现代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推广。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在太极拳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的快、记的牢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的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2.
吴永霖  陈建南  赵蕾 《武当》2003,(2):16-16
传统太极拳的技法通过推手练习来掌握。在推手练习的过程中,初学者必须掌握四种劲。用传统的武术术语来说,这四种劲分别为黏劲、走劲、引劲和拿劲。从技击的角度讲,四种劲又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化劲和发劲。黏劲和走劲属于化劲;引劲和拿劲属于发劲。笔者于1964年在上海师从褚桂亭先生习杨式太极拳,有幸得闻其详,今粗述先师遗意,以飨武林同好。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太极拳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药物加太极拳锻炼(药炼组)和单纯药物组(药物组),观察实验前后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红细胞(RBC)膜钠(Na -K .ATPase)、钙泵(Ca2 -Mg2 .ATPase)酶活性.结果:两组血压降幅存在差异(P<0.05),血浆NO浓度、RBC膜钠泵活性变化存在差异(P<0.05,P<0.01),钙泵活性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加NO合成与释放;促进RBC膜钠的活性;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降低平滑肌细胞对血管内皮收缩因子的反应性,改善血管内外阻力.太极拳运动能降低高血压.实验显示钙泵活性不活跃,证明太极拳运动并非通过影响细胞膜钙泵活性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反应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5.
研究目的:是构建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使其丰硕的健康成果有条理、完整地展示出来。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应定义为“: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太极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养生3个部分组成的具备了有  相似文献   
66.
马原年 《武当》2001,(1):16-18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对各派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其中有两句话,即“所向无敌”和“从心所欲”却被人忽略了。如何达到这两句话的境界,更少有人去研究。因此,我想就太极推手如何走向“所向无敌”之路,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7.
梁青  张新吾 《中华武术》2006,(12):18-19
台北,飘扬着多年前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歌声,躲藏在侯孝贤缓慢的镜头下,孕育了李安的人文精神,那里有穿着清凉的槟榔西施和遍布大街小巷的7-11便利店。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叫《台北晚九朝五》,非常喜欢。影片描写台北的年轻人。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所有情节几乎都是碎片似的,但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关于台北的印记。,邱慧芳,世锦赛太极拳冠军得主,应邀于2006年2月至8月赴台湾执教“台湾国立体育学院”武术队。很想知道邱慧芳的每一个晚九朝五是怎么度过的.更想知道台湾和台湾人在她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68.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刘登信 《武当》2005,(6):10-13
第三节19.单腿悬躯①身体微右移,右足尖内勾45度,复坐实左胯。同时,右拳外旋,从左往右划一小平圆,拳心朝上。左拳心朝下伏于右肘内侧。提右足向右后方铲出,右足跟先着地,腿成大仆步。两拳变掌。右掌顺右膝内侧下插至右足踝骨处变掌心冲地,掌指向右。左掌心朝下含棚劲,略高于肩,挺伸于身体左侧,(图109、110)。②腰胯右旋拧,蹬左足,身体重心右移成右大弓步式。同时,右掌心冲地顺裆腿内侧上抄至右肩前平举,掌心仍朝下。左掌心朝下随动在后与右臂顺直成担山式。以  相似文献   
70.
王继中 《武当》2006,(7):37-38
2006年2月9日(正月十二)下午四时许,诗人、书画家王超兄来电话告知,宋蕴华先生不幸于当日下午三点四十分在西安病逝了。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心情难以接受。我矗立在雪花飞舞的窗前,遥望西京长安,心潮起伏。往事如烟,使我伏案疾书,散乱地写下了这篇怀念文章寄给《武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