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但是鲁迅却是另类,他1923年曾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挑明: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  相似文献   
62.
由于"五四"时期对《玩偶之家》的接受与宣传带有功利性与时效性,从而导致了对它的解读无形中存在着误读,主要表现在:对该剧创作意图的误解、对娜拉形象的简化与误读,以及对易卜生个人形象的误读和对其文学成就的忽视。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3.
张爱玲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是对“五四”“娜拉寓言”的深度言说。言说的必要是作者写作的巨大冲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娜拉走出家庭后独立生存的心路历程作细微深入的描述。然而,作者在最后自己将这一言说消解了。  相似文献   
64.
易卜生前期剧本中的女主角,都怀着追求个人独立的理想,而后期剧本中的女主角则怀着自我舍弃的理想.海迭·高布乐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形象.如果说娜拉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么海达·高布乐是不是剪了翅膀的娜拉呢?通过与娜拉的对比解读,主要来探索海达·高布乐这位受挫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5.
韩剧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娜拉"们,她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徘徊。这类女性又分为三类,一类是隐藏女性特质,扮演成男性,以优势性别进入社会竞争的花木兰型;一类是女性意识过强,完全颠覆传统道德标准的野蛮女友型;还有一类被女权主义者称为"妖妇",她们是以偏激的方式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抗的"坏女人"。  相似文献   
66.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舞台以及权力争夺的战场。  相似文献   
67.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8.
杨晨 《辅导员》2014,(Z1):120
正我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德州,平时,我们不能常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但每隔几天就打一次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问问奶奶按时吃药了没有,问问家里的地里浇上水没有,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仿佛爷爷奶奶就在身边似的。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总是给家里寄钱,他们总说,在农村,生活挺艰苦的,帮助一下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