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3292篇
科学研究   44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25篇
综合类   127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5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浅谈《郡斋读书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马爱忠 《职大学报》2001,12(2):41-41
本文用尺寸代号代替工序尺寸,引入工序流程的变形--工序尺寸流程,通过比较尺寸流程的尺寸代号找出组成环、比较尺寸代号的正负号判断增减环.推出一种建立尺寸链、判断增减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有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DF电力监控系统是为适应电力自动化的需要而开发的多功能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成熟的总线型以及网络技术,结构灵活,易于扩充,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本系统适合于中小地调、县调、厂矿动力调度及变电站监控。  相似文献   
25.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继承与发展—评《中国目录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春 《图书与情报》1995,(2):66-67,19
  相似文献   
26.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向社会公众宣示了中国图书馆人对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基本认同,表达了图书馆对全社会普遍开放、维护读者权利、平等服务、对弱势人群人文关怀和消弥数字鸿沟的理念.这些理念出自IFLA的各种文件,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已接受这些理念.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27.
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人才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青年记者》2006,(6):74-7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人员流动日益频繁,跳槽已成为职场中人的热门话题。当然,对一个企业来讲,保持一定范围内的流动率是有利的,可以输入一些新鲜血液,可以引进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可以对内部员工有所鞭策和激励,实现人员的优胜劣汰。可现实情况却  相似文献   
28.
论中国图书馆学历史传统的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图书馆学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它们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的重要精神财富。文章分析了如何发掘和利用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术资源,提出要弘扬中国图书馆学经世济民的价值取向、调查研究的方法取向、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取向和系统、整体的思维取向等优良学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图书馆学的成果。使当代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的“魂”和“体”。  相似文献   
29.
孙猛 《中国索引》2006,4(2):19-22
宋代晁公武的《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在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0.
闲话邮史     
侯军  少辰 《出版参考》2006,(5):26-26
寄信用信封,其直接目的是保守秘密。为此,古希腊奴隶主曾剃光奴隶的头发,把“信”写在头皮上,待奴隶头发长长后,再将“信”遣往收件人。当对方剃去奴隶的头发,便可知道“信”的内容。在纸发明以前,人类使用的就是这类奇特的“信封”。公元10世纪。亚述人在黏土片上刻写书信,然后把信密封在陶坯里。烧制成陶器送给收信人,收信人打碎“陶信封”才能读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