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3篇
  免费   7篇
教育   4147篇
科学研究   17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15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学作品一样与作的生活境遇有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2.
对于在语文课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尝试,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三、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3.
王妍  梁国伟 《新闻界》2007,2(3):31-33
"意境"与"灵境"分属艺术与技术两个不同领域,这两种由不同传播交流媒介和方式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同一性."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而"灵境",不仅是人类与当代特定的技术设备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交流活动的场域,而且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的场域.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灵境"是一种比"意境"更具象、更实际、由身体直接触发、感官直接接受的生存实践活动."意境"与"灵境"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方式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4.
庄子运用"重言"的言说手段借他人之口传达己意,其语言具备汪洋恣肆、音韵和谐、深邃隽永等鲜明的诗性色彩.本文从想象、音韵、意境三个方面对《庄子》"重言"中语言的诗质特色进行了详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5.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6.
古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  相似文献   
127.
一、从熟读成诵入手进行意境教学从熟读成诵入手进行意境教学,这种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最为有效。尤其是对作品极为简短浅显,语言明白如话的诗歌的教学,效果更好。如教学骆宾王的《鹅》:  相似文献   
128.
高分难题     
画轴应该怎样打开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向全世界人民缓缓地打开了一个画轴,展现了中国的水墨山水:我们让外国人感受黑白两色的神奇,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古代绘画意境中的抽象能力,让外国人知道中国自古就不土。  相似文献   
129.
两只蝴蝶     
朱国来 《良师》2011,(11):24-25
那是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正学习季羡林老人的散文《夹竹桃》。文章笔触细腻,营造出了夹竹桃娇嫩坚韧、花影迷离的空灵意境。  相似文献   
130.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加强各种渠道的合作和借鉴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飞跃。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的仿写是高效记叙文的必经之路。仿写是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筑起的减缓坡度的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