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3篇
  免费   7篇
教育   4147篇
科学研究   17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15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境界说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主张艺术作品要创作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境界的审美要求,并认为只有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境界的作品,才是具有高格的上品。本文以《扇舞丹青》这部作品为入径进行分析,探寻古典舞蹈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2.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善体现。  相似文献   
53.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古诗词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意境教学的着眼点:整体感知,再现诗人所塑艺术形象,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挖掘诗歌意境,从而感悟、品味诗歌神韵.  相似文献   
54.
张杰亨 《海外英语》2016,(15):137-138
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意境的解读自然成为理解、翻译古诗的关键。该文从维索尔伦语境适应论的视角解读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提出语境的动态解读与构建有助于诗人与读者的语言交际,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意象,以意境再创设为要,从而在意境再创设中实现"化境"。  相似文献   
55.
《汉宫秋》作为“文采派”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在曲词的设置上极富意境美。以《汉宫秋》第三折为例,分析了这一折所创造的三个层面的悲剧意境:爱情悲剧、民族悲剧和生命悲剧。从这三个层面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带有人类普遍意义的牺牲情结和忧郁情结。  相似文献   
56.
古典诗歌由于其自身特点及人们阅读观念的影响,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一定阻碍.古典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阅读,具备慧心,透过物象,体味真情;展开想象,透过字面,再现意境;放声诵读,通过声音,感受音韵之美;入景进情悟理,领会诗歌魅力.  相似文献   
57.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散要“后采而先意境”,“诗的散”要创造诗一般的意境,其因素和条件为:化景物为情思;具有情感的主色调;主体与客体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58.
李均洋 《教育艺术》2004,(12):26-27
“千里莺啼绿映红……”婉转的歌声合着悠扬的古筝伴奏,把观众带进了杜牧《江南春》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59.
孙犁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他总是把生活表现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他以独特的视角 ,含蓄动人的意境美 ,表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 ,劳动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0.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首古诗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笔者认为,应该删去这样的插图,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古代诗词都很有意境,大多数古诗词都是诗中有画。在弄懂诗意词意的同时让学生想象画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很有帮助,但是如果课本中配上了插图就局限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想象时总是围绕插图转,跳不出插图这个框框,想象的翅膀就飞不起来。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本年级课本中还没有出现《咏柳》这首诗时,我提前上了这首诗。学生在弄懂诗意而没有插图的情况下大胆想象画面,然后再把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