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4258篇
科学研究   334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741篇
综合类   171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舒红云 《武当》2001,(1):34-35
身法运动的意义身法运动又称之为身法轨迹或脊椎运动。脊椎运动在拳学发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就有“力由脊发”的精辟论述。但是许多人对脊椎发力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脊椎发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轨迹拳学把脊椎的运动规律和方法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使脊椎运动成为人人可以从理论上讲得清,在实践中用得上的技术。从而使拳学运动更加趋于完美。脊椎发力通常称之为身腰发力,身腰发力历来是拳学界的首要机密,诸如寸拳、寸劲、穿透力、贴身发力、抖飞人等等这些令人神往的功夫,无不得益于身腰的瞬间一抖。  相似文献   
42.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范海彪 《中华武术》2005,(10):44-45
泰拳是泰国民族的传统技击项目,是泰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武坛中,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泰拳师多次挑战世界各流派搏击高手。泰拳多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国许多搏击爱好者学习,并流行于东南亚、日本、美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44.
前不久,听一位拳友谈到:“太极拳高手都是想象力丰富、善于形象思维的人。”还说:“翻阅拳经拳论,形象类比之词比比皆是,诸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形如搏免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等,就连术极拳每个式子的名称,像揽雀尾、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玉女穿梭、弯弓射虎、如封似闭、金鸡独立、也大多是生动具体形象类比的例证。”  相似文献   
45.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项赛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武术的巨大的宣传作用。抛开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从散打王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到更深一层,那就是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科学理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同时,散打王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朱瑞琪教授一直研究武术散打,对散打的发展了如指掌;刘普雷先生不仅练习过武术套路、现代散打以及摔跤,还是著名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得意弟子,对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散打王争霸赛中,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联袂做电视解说,他们那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精彩的评论,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6.
李志成  朱宝德 《精武》2002,(3):12-13
八极拳之全部拳路共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  相似文献   
47.
张笃新 《精武》2003,(2):5-5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自古极为保守,由于其比较完整的保持了古拳艺原貌,而闻名武林。心意门内历代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受师长言传口授方式的影响,外界人即使有幸见其形,亦难知其用。本拳的特点为招法凶猛,用法狠毒,拳把一开,严密紧凑,动静分明,朴实无华,一左一右直线运行。要求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知七拳,三性调养与内劲发力。  相似文献   
48.
49.
胥荣东 《精武》2003,(4):52-53
第一次见到选杰先生是在北京太庙,当时我正随王玉芳老师学习大成拳养生功法,她老人家用手一指,对我说:“那就是王选杰!‘‘语气中透着自豪。向不远处望去,只见选杰先生正在转圈踱步,形神潇洒,令人敬畏,身边带着的几名弟子,似乎随时准备动手,使人有不敢近前之感。那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武术,而平时在影视及公园中所见的,不过是花架子而已,并马上产生了随选杰先生学习大成拳的念头。  相似文献   
50.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4):58-59
我学习陈式太极拳已经五年了,学习完套路后不久就学习推手。由于我个子比较小,身体又瘦弱,所以在和身高力大的人推手时,总是非常被动,人家站着不动我都推不动,人家一用劲,我就抵挡不住。太极拳能够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可是我却做不到。请问在推手时,身体瘦小的人怎样才能够战胜身高体壮的对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