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1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让我们认识到道德观念灌输的重要性,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和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素质的发展。武德作为文化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与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周亚坤 《武魂》2013,(5):34-3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纲常伦理,它展现了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的民族特征。本文从太极拳的艺术体现和美德内涵两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中国武术的传统思想和民族气质。  相似文献   
93.
通过阐释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武术领域中武德下堕和"德艺双馨"之一体格局被拆分的局面进行的批评,提出了重塑武德的途径以及武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积极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9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弘扬民族传统武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弘扬民族传统武德与加强文明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为丰富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民族传统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武 《体育与科学》2000,21(6):17-18
我国传统的民族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形态,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并在传承过程中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是本文作者探讨的主题。文章形成这样的观点,民族传统竞技运动是培养民族认同精神的有效形式;“武德”体现的民族传统竞技运动中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说有:①立身正直的处世之道;②尊师重道的人际关系;③“见利思义”和“舍已从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6.
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武德是中国武术理论观的核心,表现为以道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7.
如何培养习武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是武术教学担负的双重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呢?  相似文献   
98.
郭靖  马静 《体育风尚》2023,(11):65-6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并结合当前武德的研究现状,旨在从“伦理的身体”的角度对武德在武术中的体现进行全新的探讨,同时为武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构建提出新的建议。提出“伦理的身体”视角下的武德是一种以身体为存在之基,关注自我规范和自我养生的修身伦理,需要将“武德”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相结合,在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构建更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99.
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武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历来居于主导地位,且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而广泛的积极作用。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可通过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等途径与方法,使之贯穿其全过程,达到技德双修。  相似文献   
100.
传统的日本空手道有“空手道无先手”之说,这是指武德方面的修养。不恃强凌弱、不先动手是空手道的宗旨之一。这八组连招进击基本上是先防后攻的组合方式,体现了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