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070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113篇
体育   456篇
综合类   233篇
文化理论   116篇
信息传播   40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王蔚波 《寻根》2011,(3):60-71
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伏羲祭典,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民俗活动,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92.
有什么样的民俗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词来标记它。但民俗又会因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标记这种民俗的语词作为一种民俗符号,也同样会有区别。  相似文献   
993.
民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它像一座大山,包容着愚昧的糟粕和文明的精华;它像堆积丰厚的地层,富含优秀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民俗是政治文明的上源,是道德礼法的初范;民俗是文学生命的源泉,是艺术诞生的母体;民俗与史学唇齿相依,民俗与考古连体难分;民俗分娩了宗教,孕育了语言和文字.但是,对于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民俗,需要认真梳理和扬弃.  相似文献   
994.
对河南省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农村体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充裕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有: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身体健康水平,基层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不够,体育比赛项目单一等.并对河南省农村民俗体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民俗所具有的“复合性”特质决定了民俗体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民俗的功能是相吻合的,民俗体育所特有的展示性、外显性决定了民俗体育是整个民俗功能得以发挥的核心.现代化以来,民俗体育的诸多功能随现代社会的变奏而得到了自然演进,主要体现在规范、健康、经济、娱乐、维系、信仰6个方面.民俗体育功能的现代化演进表明民俗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在现代化社会历久弥新、更臻醇厚.  相似文献   
996.
论明清徽商与古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归纳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徽州民俗体育历史演变及与徽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徽商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徽州民俗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变迁是皖南民俗体育繁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张骏 《垂钓》2011,(5):58-61
英德市九龙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是英德市中心城镇之一,东与西牛镇、南与大洞镇、西与清新县浸潭镇、北与黄花(原明迳)镇交界。黄洞水库就坐落在九龙镇的西北部山区里。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晋中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保护与开发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晋中民俗体育富含晋商文化元素,呈现戏曲化的表现形态,体现武舞交融的审美情趣,具有传承的家族性和竞技的团体性等特征.发展晋中民俗体育要进一步推动民俗体育进校园、技术现代化、民间社火创新以及红色体育开发等.  相似文献   
999.
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是我国西部各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它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探讨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揭示节庆民俗体育地域性、周期性、人文性等特征,并研究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9):F0002-F0002,F0003
元江羊街乡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部,是哈尼族聚居地之一。棕扇舞是元江羊街乡哈尼族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主要出现于哈尼族丧葬仪式和节庆民俗活动中,是哈尼族群众表达精神寄托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