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38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教育   167645篇
科学研究   8808篇
各国文化   612篇
体育   2932篇
综合类   6172篇
文化理论   2888篇
信息传播   10751篇
  2024年   571篇
  2023年   2506篇
  2022年   1638篇
  2021年   2425篇
  2020年   2563篇
  2019年   2914篇
  2018年   1587篇
  2017年   2695篇
  2016年   3373篇
  2015年   6056篇
  2014年   15216篇
  2013年   13393篇
  2012年   15793篇
  2011年   16806篇
  2010年   14553篇
  2009年   14222篇
  2008年   16324篇
  2007年   12332篇
  2006年   9143篇
  2005年   8625篇
  2004年   7874篇
  2003年   7266篇
  2002年   6460篇
  2001年   5916篇
  2000年   4534篇
  1999年   1292篇
  1998年   855篇
  1997年   685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413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前,教育转轨之所以举步维艰,教师"下海"现象时有发生,在岗教师的"冷岗"心理及"滞岗"行为呈上升趋势,除了教师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不能同步外,主要是教师管理不当的原因所致.本文从教师群体的特点入手, 剖析了传统的制度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传统制度管理模式缺陷的对策实行人本管理,并就"如何在教师管理中贯彻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2.
周恩来生于1898年,江苏淮安人。一般研究把周恩来的学生时代,包括1920年11月去法国勤工俭学,在英、法、德生活3年多,直到1924年7月回国投入第一次大革命洪流的这一段时间,称作周恩来一生的“早期”。本也沿  相似文献   
143.
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学法指导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新中国成立后,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应先发展生产力,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过新中国成立时,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看,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原因。②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已经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44.
思想品德课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拓展。本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精神、责任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与创业品质等方面对拓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5.
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是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品课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是说,着力导行,注重实效是思品课的重要特色和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  相似文献   
146.
147.
温力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41-143,14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武术科研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需要,武术而被不停地创造和发展着。武术的产生是基于人们的自卫需要,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军事需要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火器的发展是武术直到明清才得以“集其大成”的原因。武术概念的形成是有条件的。今天任何形式的武术都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论杨度铁路思想的理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度作为清末那个激越时代的理性之人、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中坚,其铁路思想中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法理赎路。主要体现为依据合同,据理力争。二、节制式借债。他反对利权回收运动中的盲目拒债,因此而有性命之忧;同时,又反对盛宣怀的大借外债行为,主张将其革职;最后落脚到散借外债、注重社债的主张。三、官商合办。先是力主商办,而假以官力,后来明确了自己的官商合办主张。四、力斥省界。杨度对省界现象十分不满,他指出此中有“二弊一害”。由于清朱乃非理性的时代,杨度作为理性之人,尽管提出了理性的主张,但结果只能在激越的声浪之中,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49.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