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71篇
科学研究   19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国际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国际旅游示范区内涵进行界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国际旅游示范区进行定量分析。国际旅游示范区的综合评价体系包含三大组成部分,即4个准则层面(旅游吸引物及影响力、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国际旅游的支持环境、国际旅游管理体系)、21项指标层、81项要素层。以武汉市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武汉市国际旅游发展整体处于腾飞阶段,在资源禀赋、旅游环境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较为突出,但是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方面,武汉市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成为国际旅游示范区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行动深嵌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共存的新时代背景之中,既应符合以建设"国际教育枢纽"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跨境教育的国际通则,又应承担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土使命.当前,"国际教育枢纽"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学生枢纽、技术劳动力枢纽、知识/创新枢纽.中国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区域布局中,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是两个战略重点.在全球视野与中国行动的双重考量基础上,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应定位于学生枢纽类型,宜坚持"点"的建设思路,采取打造"留学中国"特色的发展策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应定位于知识/创新枢纽类型,宜坚持"面"的建设思路,采取打造"本土留学"特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沙地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林业治理及天保工程论证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科学与管理》2016,(4):5-7,11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形成符合创新规律的新机制,山东省六个国家高新区济南、青岛、威海、潍坊、烟台、淄博充分发挥先发优势,进一步聚集、整合、优化区域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开放创新先导区。  相似文献   
107.
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苏的重大责任。本土优势决定了江苏高校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库、信息库、招才引智的"吸铁石"。高校存在人才培养与自创区需求脱节、原始创新与自创区发展错位、沟通机制与自创区一体化要求悬殊等不足,应通过结合产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实施产教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校区合作拓展创新源头,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强化服务意识等措施,提高服务自创区建设的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8.
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皖江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揭开了皖江旅游带开发的序幕。文章探析了皖江旅游带至今尚未崛起的主要原因,提出以皖江文化引领皖江旅游带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倡实施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皖江文化旅游引导战略、黄金水道旅游线优先发展战略、沿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马芜铜工商旅游重点发展战略,以加快皖江旅游带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9.
问:广州市创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对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目前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10.
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制作技术的普及,为皖江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扩大了民俗文化传播的时空范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民众的区域心理认同,而且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皖江地区民俗文化在传播中出现了主体网站网络视频分布不均、视频点击率低、视频内容鱼龙混杂的等问题与现象。对网络视频进行分类整理、利用Web N.0技术实现民俗文化精准传播、追求长尾效应、增强小众产品投资力度等提升方案,是实现皖江地区民俗文化可持续传播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