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15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资源科学》2013,35(4):858-867
旅游吸引物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本研究以黔东南州148个旅游吸引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区位熵计量方法探讨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差异,使用交通连接度β指数分析其交通结构特征,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吸引物的中心结构特征,从而得出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沿东南-西北走向以“倒凹”型结构集聚,黔东南州“四圈一区”旅游空间格局的五大区域中,南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旅游资源禀赋远远优于北部城市经济圈、工业旅游经济区和山水风光名胜旅游经济圈;旅游吸引物与交通路网间的连接程度为1.02,处于中低级水平,且旅游吸引物丰富县市的交通营运能力有待提高;旅游中心地结构不够均衡,缺乏次一级旅游吸引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的补充和支撑.  相似文献   
532.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正深刻调整。遵循居民点演变规律,科学调整农村居民点成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缓解城乡用地瓶颈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北京师范大学姜广辉博士承担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研究”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综合集成GIS空间建模、数理统计、农户访谈等研究方法。将农村居民点研究纳入到新时期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框架之中,以“定位识别一形态演变一因子决策一潜力转换”为主线,形成了城乡统筹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基础理论框架,构建了涵盖“调查一评价一格局优化一调整模式”等农村居民点整治全过程的关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33.
旅游目的地系统是旅游系统中与旅游者联系最密切的子系统,因此将目的地系统从区域系统中单列出来,建立旅游目的地系统具有更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以小尺度旅游目的地丽江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拓扑图论法、计量地理学等定量方法对其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二大基本要素-旅游节点和区内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大聚集、小分散的状态;区内交通网络的连结度只属于低等水平,各旅游节点的总体连通水平较差,尚未形成较稠密的旅游网络,交通仍然是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总之,丽江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呈现点轴型空间状态。  相似文献   
534.
本文通过对曲阳路社区商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国内外现代社区商业理论的研究,从微观上分析曲阳路社区商业空间功能结构及形成机制,并通过资料收集与调查的手法量化曲阳路的社区商业空间结构,分析曲阳路社区商业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35.
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中安排了"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工作,本文点击其教学思路,提供给广大读者。一、教材编排分析本节内容安排于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之后,又在第一节内容中通过表格分析,蛋白质是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再通过实验"蛋白质+双  相似文献   
536.
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其极化与辐射半径扩展,对长三角经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产生重大影响。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受到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快速交通束联网营运和"一极两带"城镇集聚和城市集群效应等三种因素影响。第三种因素内在引致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537.
黄春玲 《地理教育》2012,(10):31-36
一、考点点击1.考点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  相似文献   
538.
一、国内外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市与区域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活动的空间和物质载体,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等的交换,这种时空上的交换即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相互作用原理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E.L.Ullman提出,他综合B.Ohlin、S.Stouffer等人的观点,大量吸收物理学、统计力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模型,形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539.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为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而地位劣势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带动力强的极核的作用。芜湖与安庆历史上均为皖江地区乃至安徽省的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城市,但目前还不足以带动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皖江城市带东西两段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东段发展水平较高,西段经济基础差,边缘化倾向显现。只有重点推进“芜马同城”战略。提升安庆市在皖江城市带西段的极核功能,强化城市带核心,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重新构建芜湖-安庆双核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40.
福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目前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发展时空相对一致性,但同时又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通过分析福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统一性,寻求按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求来调整我省产业结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