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16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无论你学习何种功夫,在打斗和自卫的过程中,你的首要目标都是设法攻击对方,使其丧失打斗能力,无法再攻击你。你的次要目标很可能就是使用你所能够运用的安全力量全力攻击对手。由于其技术初衷就是用于打斗,所以源自朝鲜的跆拳道为广大功夫习练者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2.
《精武》2007,(12):10-14
第七式 一、准备动作:在行走或不注意时.被敌人从后面偷袭,其以右手抓至身后之腰带部位(图17)。[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3.
谢寿椿,1935年出生,浙江杭州市人,高级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甘肃筑路机械厂厂长、甘肃汽车工业公司技术处长等职务。退休后立即被多家企业争聘,曾任海南新大洲摩托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外合资菲利普车业公司摩研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64.
万康民 《精武》2007,(5):53-53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拳法承袭宋元遗技。《少林拳法》中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明代红拳又以“西家拳”之名见载于《小知录》,清朝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有大小红拳、关西拳。  相似文献   
165.
国际摔联为了使摔跤争取更多的观众,使对抗双方运动员更能表现自我,在竞赛规则上每年都要有些变动、修改或补充。2005年5月国际摔联再次修改了摔跤竞赛部分内容,这次修改对古典式摔跤改动较大。竞赛规则的演变必然会导致摔跤的发展方向,对抗的激烈程度、以及在训练要求、技、战术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竞赛规则的变化,结合对两次重大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的逻辑分析,阐述规则改变后给古典式摔跤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规则变化指导今后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66.
祥亮 《武当》2005,(12):51-51
在平时的武术训练中,学员们拳打脚踢,擒拿跌扑,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损伤。而武术的跌打损伤,其实质就是伤气与伤血。伤气我们日常训练中负重用力过度,或负重呼吸失  相似文献   
167.
《时尚球类》2005,(2):28-28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有构成其基础的技术和知识,只有掌握了正确和规范的基本技术,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各种技术,对于已经了解棒球击球技术的人,也不妨重温这部分内容,以确认自己的技术是否规范。  相似文献   
168.
传球与接球     
熟悉太阳队的朋友对下面的场景应该不会陌生,纳什运球组织进攻,面对对方防守突然运球向篮下突破,三秒区两侧的防守球员急忙前来协防,不料纳什却在对方防守者的缝隙中把球传给了外线的队友,后者接球跳投命中。没错,这就是纳什最擅长的传球手段。如今,像纳什、基德这样的以传球安身立命的控卫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珍贵了,但是不管怎样,会传球的控卫才是真正的控卫,传接球技术,也永远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9.
周建勇 《精武》2007,(8):56-57
少林功夫是少林拳术、器械、散手、硬功、擒拿、点穴、卸骨、跌打伤科和暗器等武艺之总称。其中,硬功是少林功夫的核心。少林功夫既有以柔为主的内功拳(如心意把、柔拳等),又有刚劲威猛的外功拳(如金刚拳、罗汉拳  相似文献   
170.
黄剑斌 《精武》2007,(2):16-17
鹰爪功为少林派传统绝技之一,此功专练十指抓捏之功,为软硬相兼之功。功成后,手指可捏破核桃、石子等,实为擒拿点穴、分筋挫骨的必修之功。此功虽知其名者甚众,但能得其完整功法者并不多。现将此功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