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5089篇
科学研究   371篇
各国文化   62篇
体育   187篇
综合类   209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154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数学课程的主题。这两个用语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有一个在《标准》意义下理解和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2.
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以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来解读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有以下三个亮 点:一、符号的节奏美;二、符号的形象美;三、符号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73.
本文以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为例,阐述符号象征理论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家采访、历史遗址遗迹展示、史料影像还原、情景再现、三维动画制作等方式,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影像象征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象征意义的展示,表现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这种符号象征意义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另一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通过这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重构历史事实,对历史的人文精神进行时代解读,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174.
我们知道 , x1,x2 ∈ (a,b) ,“f(x1) 符号时 ,要注意避免导致难以自圆其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5.
曹进  张淑萍 《文教资料》2007,(31):58-59
剪纸是古文化的"活化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腾符号和民俗符号,庆阳剪纸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本文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入手,探测并阐释了庆阳剪纸蕴涵的以生命生殖崇拜为主题的本原哲学观和以生生观为核心的色彩观。  相似文献   
176.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阐述了在大众传媒、教育、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概念正在被符号化,符号化的结果是女性在教育与就业方面的歧视,从而指出女性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女性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7.
本围绕高校数学课特点,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数学建模的能力为宗旨,结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符号计算技术,使用国内外优秀数学软件,通过对高校数学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探讨了制作高校数学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8.
互联网时代,粉丝聚集于网络虚拟社区已成为一种时尚景观。粉丝以偶像文本为元代码,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再编码等来制造风尚,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网络粉丝亚文化。不过,粉丝文化又被迅速卷入到文化与经济合谋的陷阱,成为消费主义狂欢的噱头。  相似文献   
179.
翻译是按社会认知的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即语言符号的迁移过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翻译是语言交际的桥梁,翻译承载着不同语言符号信息的转换与替换。这种转换与替换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翻译活动是将源语言迁移为目标语的过程。做好这种迁移,认知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这里就思维方式的迁移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0.
黄晓迪 《江苏教育》2006,(3A):39-40
在很多人眼中,周杰伦以及他的R&B音乐是最具流行意味的音乐符号,正如他的一位歌迷所说:“四年前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每个人都熟视无睹;四年后,每个人都热切盼望他能从我们面前走过。他就是音乐天才!”周杰伦在学校读书时,常被人说成是“智力迟钝”和“愚笨”。他的高中英语老师认为他有学习障碍:“他几乎没什么面部表情。我觉得他是个笨蛋。”就连最初发现周杰伦的唱片公司老板第一次见到周杰伦时也认为“他是个智力有问题的残障人士”。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周杰伦会在音乐道路上发展得如此这般风生水起、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