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2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教育   34137篇
科学研究   104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827篇
综合类   64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3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4189篇
  2013年   3761篇
  2012年   4786篇
  2011年   5388篇
  2010年   4008篇
  2009年   2664篇
  2008年   2890篇
  2007年   1977篇
  2006年   1309篇
  2005年   1243篇
  2004年   914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711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我国的性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倡导、起步、摸索、试点、逐步推广几个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性教育依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所以性教育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就认识上的误区展开论述,与老师们共同商榷。1社会、家庭在性  相似文献   
72.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创新能力外,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中学生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并了解南宁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向健康转化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自拟的中学生亚健康诊断标准对受测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南宁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现患率为29.83%,重点校的中学生亚健康现患率高于普通校;亚健康的高发年龄为15岁和18岁;高中组的轻度亚健康现患率高于初中组。结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索有关,向健康转化的干预对策,应从心理、生活行为、体育锻炼、科学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  相似文献   
74.
每题10分.请用发的答题纸答卷,自己编页码,每页注明考生姓名.注意事项见另页说明.  相似文献   
75.
76.
77.
<正>中学生活泼好动,愿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也包括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非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但由于他们对运动损伤预防保健知识的欠缺,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田苗等调查显示,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9%。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我们对我校两届初中学生在校期间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对水平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要内容、怎样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论述,运用大量的案例对新课标下水平四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力求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9.
对武陵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饮食、起居、健康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改善武陵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膳食及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目标,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则是提高中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主要方式。文献检索、网络检索是目前中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信息则可以通过自主检索及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