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3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教育   59189篇
科学研究   3348篇
各国文化   548篇
体育   2169篇
综合类   2024篇
文化理论   827篇
信息传播   7594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181篇
  2022年   915篇
  2021年   909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881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785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1801篇
  2014年   4967篇
  2013年   4695篇
  2012年   5585篇
  2011年   6063篇
  2010年   5268篇
  2009年   5074篇
  2008年   6733篇
  2007年   4860篇
  2006年   4193篇
  2005年   4002篇
  2004年   4300篇
  2003年   3949篇
  2002年   2526篇
  2001年   1897篇
  2000年   1354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174.
一、游戏目的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二、器材长绳一根(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学主的高矮来定),挂钩两个。三、游戏方法1)将绳子用挂钩连成一个圆;2)5—6名学生站成一排纵队,双手抓绳上举,双脚站在长绳的两侧;3)游戏开始后,学生用手  相似文献   
175.
《老子》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生产知识,涉及天文历法、农业生产、手工制造、建筑等方方面面。这些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酣畅淋漓、透彻深刻的剖析道,比喻道,注解道,体现了老子的科学精神。探讨老子蕴含的科学知识及其比喻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老子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老子其人老子其书。  相似文献   
17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巳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正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以讲代学,以问代学,学生只是被动地随着老师的讲问接受性地学习.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抑制.课堂教学中,怎样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探  相似文献   
177.
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大力推广应用,让许多教师选择了“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本拟从语教学的角度,谈谈形象化教学手段与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8.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79.
人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精神大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强调人性教育、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注重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数学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80.
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到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发展的观念上已达成了共识。但与课堂上的生动活泼形成反差的,是我们身边的考试制度依然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