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14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教育   58436篇
科学研究   5344篇
各国文化   95篇
体育   1796篇
综合类   2430篇
文化理论   383篇
信息传播   4493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1192篇
  2022年   1275篇
  2021年   1417篇
  2020年   1563篇
  2019年   1160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1079篇
  2016年   1583篇
  2015年   2631篇
  2014年   6120篇
  2013年   4293篇
  2012年   4955篇
  2011年   5514篇
  2010年   5142篇
  2009年   5156篇
  2008年   6927篇
  2007年   5269篇
  2006年   3799篇
  2005年   3748篇
  2004年   2478篇
  2003年   1822篇
  2002年   1440篇
  2001年   1095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洗钱罪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新型犯罪,但在该罪构成要件上还存有诸多争议,尤其是主观方面, 如洗钱罪主体范围及明知含义的界定、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能否构成洗钱罪等.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一剖析,以期对金融及司法部门打击洗钱犯罪有点滴之借鉴.  相似文献   
992.
教育部公布2008年工作要点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这样的目标下,如果能在全国设立“全民历史日”.以及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能更好开展弘扬和培育全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93.
风险认知与决策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对个体风险知觉的探究主要包括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两个方面.风险决策常常涉及多个不确定性的负面结果.因此,个体所知觉到的风险情景也不会是单一的,对动态决策模型的研究成为决策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和中小学生创造力能力测试,探讨了云南边境一线的怒族、景颇族及傈僳族三种人口较少的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民族比较和个体发展特征,以及与创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认知方式得分明显优于女生;三种民族学生的测验得分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的两个转折点;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偏向十场独立性,怒族和景颇族学生的认知方式都偏向干场依存性;三种民族学生认知方式与其创造力有着非常显著正相关,场独立性组比场依存性组有着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995.
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是一个新旧知识更替迅速的时代。这就要求从学前教育开始重新设置教育的着眼点。要彻底扭转那种用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内容和方法批量加工幼儿,而对有独特个性、独特思维或顽皮的幼儿宽容度很低;重视“学会”,忽视“会学”,认为讲求学习方法或策略是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事,把幼儿看成了容器,而不是看成需要点燃的火炬等现象。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应该自觉地、经常地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教什么,明天才有可能派上用场?”要能清醒地认识到“会学”远比“学会”重要,“学会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996.
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上,认知语言学家们采取了新的角度和方法.1980年,Lakoff和M.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书中,作者以人类隐喻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和系统性,指出语义研究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还必须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及人的隐喻概念体系来研究语义,同时还要研究范畴化和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刘彩荣 《教育艺术》2007,(10):34-34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比较爱读小说.老师告诉我,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比如<红楼梦>就包含科学、哲学、医学、建筑学,还有美学的知识.那时我也喜欢读诗,诗歌的韵律美、和谐美,使我每每吟诵时都会感到荡气回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无不渗透着美,语文的亲切、和善、厚重、博大激励我走上文学之路.中文系毕业当老师,总想把世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告诉给我的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美,享受语文美.  相似文献   
998.
谈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职业技术学校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教学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并总结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99.
1000.
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振彬 《培训与研究》2005,22(5):99-101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语法隐喻方式有助于意义的有效识解,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它增强了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