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教育   139623篇
科学研究   3317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802篇
综合类   1473篇
文化理论   78篇
信息传播   1493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1312篇
  2020年   1617篇
  2019年   2285篇
  2018年   1151篇
  2017年   2213篇
  2016年   3348篇
  2015年   5798篇
  2014年   15915篇
  2013年   12682篇
  2012年   14507篇
  2011年   15694篇
  2010年   12485篇
  2009年   10291篇
  2008年   10729篇
  2007年   6991篇
  2006年   5005篇
  2005年   4072篇
  2004年   4158篇
  2003年   4206篇
  2002年   3690篇
  2001年   3526篇
  2000年   3381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吴月玲 《考试周刊》2011,(50):162-162
新课程改革对思品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2.
学校不仅是知识、理念传递的场所,更是人性、品行滋养的殿堂。课堂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83.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  相似文献   
984.
张艳 《课外阅读》2011,(5):62-62
随着有效教学的推进,“向课堂要质量”,像面鲜红的旗帜,指引着我们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的核心,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近日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有所感,下面就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85.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情景教学因其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倍受广大数学教师的钟爱。  相似文献   
986.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相似文献   
987.
保障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教师只有正确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才能有效地帮助、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8.
今天——5月30日,到七年级(5)班听推门课,属于例行公事。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课堂评价组的成员需要通过听推门课,给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并作为发放教师绩效工资中的一个考核内容。执教该班语文课的是青年教师林向荣。我一走进教室,就看到林老师正在板书。看我进来后,与我对视  相似文献   
989.
杨汶 《现代教学》2011,(10):45-45
从事件中可以看出周老师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是有着精心设计的,但依然在课堂教学中遭遇了意外。原先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因为不会用绳子打结,他们制作的兴趣降低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学生无法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降落伞的制作,以至于周老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学如何打结,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课前准备时没有全面地开展学情分析,使学生在课上想参与却不能参与。  相似文献   
990.
唐朝刘禹锡《浪淘沙》词日:“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宋朝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言道:“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这两个典故正是成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起源,形容的是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的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波澜起伏的效果,使得“前波未灭后波生”,将会充分施展教学艺术的魔杖,使课堂展现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