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96篇
教育   14598篇
科学研究   1421篇
各国文化   147篇
体育   789篇
综合类   817篇
文化理论   111篇
信息传播   157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1339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1279篇
  2011年   1395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1297篇
  2008年   1614篇
  2007年   1280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820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631篇
  2000年   536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在总结现代汉语风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术界关于语言风格学基本原理问题所取得的共识、存在的分岐和发展的趋向等都提出了倾向性的意见;概括说明了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重点论述了什么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形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以及风格理论的价值和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72.
终身学习理论内核——信息素养能力论建构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本文分析了终身学习的内涵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研究探索了信息素养能力论作为终身学习理论内核的充分必要条件 ,构建了终身学习理论内核—信息素养能力论的构成。  相似文献   
73.
博览会的雏形很早就出现了,大约在19世纪20年代,有些市集便被称为博览会,而有些博览会又反过来被称为市集。在欧洲,市集起源于中世纪商人的定期集会,主要功能是商品的现场交易。脱胎于市集的博览会定型于1851年5月1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名为“Great Exhibition”,意为“伟大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74.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收效甚微的根结就在严重忽视了语言的工具化特征。写作归根结底是一项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想输出的表达能力,所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及时穿插大量的语言输出训练。模因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有效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过程,特别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理论为“仿写”训练模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冬季两项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冬季两项是我国冬季项目中一个重点项目,近年来在世界和亚洲赛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该项目的起源和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对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成长》2007,(5):85-85
据英国媒体报道,HighRing(亦称青少年的蜂铃)是一种手机铃音,它起源于英国,由于采用14400赫兹的高频音,只有听力敏锐的青少年才能听到,许多听力衰老的成年人无法察觉。它起先是被商家用来驱散在店门口聚集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77.
黎琳 《语文知识》2000,(7):30-31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像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语》、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谈》等都曾提到。《楹联丛话》说:“尝闻纪文达(即清代乾隆时学者纪昀)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等都有记载。如《蜀梼杌》说:“蜀末旧宋  相似文献   
78.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重要方法。在诗味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诗论家以其卓越的理论创见为定诗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使诗味论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嵘提出的“滋味”说从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语论角度对诗味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