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277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46篇
综合类   11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采用文献资料与教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栏跑技术评定各项指标的选择、量化指标的建立,以及实际运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跨栏跑的技术演变和发展出发,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跨栏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开发跨栏跑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利用教学软件提高跨栏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跨栏运动技术较为复杂,高校公共体育课跨栏教学,采用分解教学法,学生完整练习时间少,不利于完整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完整教学法则保持了技术的完整性,学生练习时间多,利于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尽管巴亚诺·卡马尼不是出生在巴拿马,但这位在美国得克萨斯休斯敦出生的美国男子跨栏明星却在2002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吃惊的决定,移居巴拿马并代表它参加国际比赛。如今,25岁的卡马尼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第5名,在2005年芬兰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获得第7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5,(9C):48-48
  相似文献   
16.
孙昆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63-465
针对业余训练过程中,训练时间有限、系统性差、跨栏项目难度大、成才周期长的困难,寻找使运动员尽快掌握跨栏技能的途径。采用献法、测验法、对比法等,依据“生长发育规律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跨栏技术特点与身体素质的关系”,采取“围绕技术练素质、发展素质促专项”的指导思想,对郑州市体校跨栏组1990~1996年在训的7名业余队员进行跟踪测验,实验表明,被试运动员通过2~3年训练,技术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并且专项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优、良、及格的不同标准,为提高儿童少年业余跨栏教学的效率,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建华  李涛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2):24-24,33
本文通过对少年跨栏运动员 ,补充肌酸后的血红蛋白及运动成绩数据指标分析 ,结果显示 :合理补充肌酸可促使少年跨栏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100m跨栏跑的单元教学,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经SAS软件检验,认为栏间四步技术是普通高校女生100m跨栏跑的合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11 0m栏在田径项目中属于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其成绩的获得取决于良好的平跑速度、正确的跨栏技术及跑与跨的结合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高速跑进中能快速连贯地过栏。跨过栏架后积极迅速地投入栏间跑的一系列技术。一般认为跨栏步技术的好坏是跨栏完整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所以把跨栏步技术列为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状态都已经具备较高运动水平 ,而跨栏技术也非常不错 ,但在整个跨栏过程中很难较好完成栏间三步跑。因此 ,跨栏技术与栏间跑技术的紧密衔接点是关键环节。本文对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校女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普遍特点,在跨栏跑教学中采用了栏间四步过栏教学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跨栏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