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4004篇
科学研究   414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242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86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该研究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回顾了身份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多个实证研究发现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双语者的语言态度,语言选择本质上反映了他们内化的文化身份认同。最后,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对宏观层面国家语言政策以及微观层面个人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有着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近几年来呈现明显增长势头,遍布全国各地.城市马拉松越是受到人们的认可就越体现了它无穷的魅力和强大功能.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多位马拉松赛专家、参赛者进行座谈,以及到多地马拉松比赛现场实地考察,得出马拉松赛除了人们常常提到的城市名片作用外,还有太多的“功能”需要组织管理者去挖掘,以及太多的细节需要组织管理者去完善.另外,城市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人们缓解生活压力降低身份焦虑,获得强健的体魄、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53.
往日情怀     
《健身科学》2013,(10):5
被遗忘的老电话在这个手机快速更新换代的时代,同写信逐渐消失一样,已经没有多少家庭再安装座机了。当年家里要想安装一部电话,可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那可是身份的象征。不仅要花上一笔"天价"的安装费,还要花钱立电线杆,有石头的,还有木头的。安了电话的人家,也要经常遭到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借电话的"骚扰",虽然很麻烦,但那  相似文献   
54.
族群身份重构是在社会文化变迁、历史记忆重构、族群认同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以来,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的深化,促进了内地移民与丽江纳西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与融合,推动了族群身份的重构与地方文化多样性发展,对纳西族的文化变迁及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族群认同、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之间不是彼此消长、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彼此互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56.
公民身份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它根植于其中的政治社会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公民身份普世的功能和价值证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公民身份的必要性,而中国的公民身份发展之路不同于西方,表现出易受制度影响、工具主义倾向明显、精英主义主导等特征,这些特征是构建公民身份时必须给予考虑的。因此,中国公民身份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进行恰当的路径选择。这些原则就是科学合理地扬弃文化传统、理性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立足中国现实,而构建的路径选择则是以下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公民抗争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公民社会带动的"中间协调两边模式"。  相似文献   
57.
罗菲 《语文知识》2012,(1):124-125
广告宣传营造出多样的广告幻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分化了消费者的层级,并塑造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个体身份特征。文中主要从成功者的身份认同、时尚一族的身份认同、亲情一族的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来探讨广告幻象对消费者身份的修辞化塑造,并观照消费者对广告幻象的身份认同。此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认清现实,走出广告修辞幻象的误区,更客观地认识商品,从而更好地为自身定位,有助于培养清醒理性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58.
时下的校园,不管是历久弥坚的"老脸庞",还是稚气未脱的"新面孔",只要你稍加留心,总会发现"校史"的身影.既然称为"校史",就应真实记录一所学校成长的轨迹,是其荣耀的浓缩、精神的映射、风格的体现;就应该发挥出课程的价值,是其自省缺失的"明镜"、凝聚师生的"教材"……可时下许多"校史"虽然可以凭借不同方式呈现于校园内,但其"课程角色"却早已被尴尬地忽略甚至遗忘.  相似文献   
59.
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身份缺失是现今学生主体理念在实践中未能如人所愿的历史源头,西方教学传统中学生主体精神张扬则可以提供相应启示;现实教学实践中主体表现乏力,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赋予学生主体的地位过于低微;关注学生主体的生命价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0.
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教师的传统身份是制度型构起来的,正是通过制度的型构,才逐渐形成民间尊师重教的习俗和传统。由于教育制度的变迁,目前教师传统身份正遭遇严峻的危机,甚至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尊师习俗和传统也面临着“去根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