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48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世界顶尖男子100m运动员的速度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析世界顶尖男子 10 0m运动员的速度特征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揭示了 1 世界顶尖男子 10 0m跑中各 10m段的成绩与 10 0m成绩间的灰关联程度 ;2 世界顶尖男子 10 0m跑中各前n10m的成绩与10 0m成绩间的灰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02.
屈膝高摆在110m栏起跨技术中的作用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10m栏起跨技术中屈膝高摆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和完善该技术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李彤110米栏技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李彤比赛技术参数,从平跑速度、跨栏步技术和栏间节奏同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供电系统中的谐波源 ,论证了谐波对感应式电度表、功率因数及电度计费的影响 ,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索心理学专业学习者创伤共情的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以创伤和非创伤图片作为实验材料,让心理学专业被试和普通被试做图片性质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心理学专业被试在观看创伤和非创伤图片时ERP波形差异显著,在观看创伤图片时,N110的潜伏期更短、P2的潜伏期更长,P2的波幅更高、P300的波幅更低,与普通被试相比,心理学专业被试受创伤事件的影响更小;在观看非创伤图片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说明心理学专业学习者不容易受消极图片的影响,有更好的应对创伤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6.
跨栏跑技术性强,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高,是田径教学中较难的项目,本研究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对两组学生采用不同栏高的教学手段,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全过程采用同一栏高的方法,其教学效果优于先低后高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降低通难度”教学法,不适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跨栏跑教学。  相似文献   
10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m跨栏跑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优秀110m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是栏间3步的平均时间、冲刺平均速度、冲刺时间、保持最大速度经过栏的个数、起跑至H1速度、跨栏腾空时间平均值、最大分栏速度、平均分栏速度。同时发现栏间3步的平均时间、冲刺平均速度、冲刺时间3项指标是影响优秀110m栏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指标。就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我国110m栏运动水平和科学化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汪广茂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2):90-91,96
110m高栏的项目特点是技术复杂、难度较大,不易掌握。怎样使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技术,迅速提高成绩,经过20多年的训练和研究认为:除了使运动员熟练地掌握跨栏步技术之外,还要重视运动员栏间跑和全程跑节奏的训练,加强跑跨与跨跑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运动员全面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外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跨栏节奏是影响110m栏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某部550名战士400 m障碍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损伤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部队顺利开展训练及减少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