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08篇
科学研究   7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03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的方法 ,辩证地分析了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福建男排与中国排坛前四名在身高、弹跳高度、扣球时间的差异 ,从中找出新的突破口 ,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以期福建男排早日进入中国甲级前八名。  相似文献   
992.
影响中国排球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排球职业化要解决改革中的诸多问题,走在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无疑是最佳选择。以中国成功的社会经济改革为启示,认为中国排球职业化应采取“渐进式”改革,提出了以赛制改革为“切入点”,建立与完善联赛竞赛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战术效果的剖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 2 7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的进攻战术效果统计显示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中的强攻威力均低于俄罗斯、巴西、美国等强队 ,与世界一流水平队存在着明显差距。仅快攻战术的成功率稍高于俄、巴、美。中国女排亟待加强个人强攻手法变化 ,提高威慑力 ,须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 ,保持与发展其快攻战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4.
以参加1996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的9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网上高度的优势是当今排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但是,加强防守可以打乱对方进攻节奏,保障本队进攻,同样也是取胜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95.
通过中国女排在第27届奥运会上与俄罗斯、巴西、美国三个世界强队比赛中的防守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相比,在拦防配合效果的多项指标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揭示了中国女排在拦防配合方面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母爱梅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6):56-56,61
为了使学生尽快获得"手感",应将"手感"的训练贯穿到基本技术的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比赛录像,对排球比赛中节奏的控制进行探讨.指出“有效地发球、成功地拦网、严密地防守“将会起到破坏对方进攻节奏的作用;“适时的暂停,恰当的换人“将是较好地破坏对方进攻节奏的战术.  相似文献   
998.
通过采用银针加艾灸的方法,对106名运动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发现疗效优良者占80.19%,中占16.98%,差占2.83%。由于银针的针体较粗,导热性能良好,针灸后可改善受伤部位微循环,具明显镇痛作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 42名原中国女排老队员婚后追踪调查 ,分析结果表明激烈运动及比赛会引起月经情况的变化 ,但它是生理变化 ,是暂时性的 ,可恢复的 ,并且不影响婚育  相似文献   
1000.
谈排球比赛中的跳发球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临场调查统计的方法,对目前排球比赛中出现的跳发球技术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其与站发球相比具有击球点高、球速快、攻击性强、掩蔽性好、突然性大及得分、破攻率高等特点,提出了我国应加强跳发球的研究、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