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文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人的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先后形成了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人文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人文观、江泽民的全面发展人文观和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人文观,推进和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历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寄托与维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2.
《奥赛罗》揭示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矛盾,具有脆弱性和局限性,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深刻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同时他也没有丧失对人文主义理想的希望。  相似文献   
93.
文艺学的当代性转换归根结底应当落脚在对“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蕴涵的开拓上。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中所包含的对“实践的人”、“人的实践”的思考,对于我们推进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意义。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思想,深入探讨了它在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中与新的文艺本体的确立、文艺学当代性转换的逻辑起点的建构以及重新认识文艺本身等重大理论问题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移动教育是最新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教学和学习两个层面说明了人本主义是移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在开展移动教育过程中如何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技术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视角出发,思考了技术主义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文主义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反思。在分别批判技术主义取向和人本主义取向两种教育技术观的合理性及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取向应该是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96.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97.
怎样适应新形势,帮学生获得最好的成长,这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职能和育人为本的基本使命。当前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同时也迎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文章着重探讨了在翻转课堂实施的各主要环节该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在录制课堂教学视频环节,视频内容和知识点的选取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微课学习环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要切实做好师生角色的转换,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等具体的措施,并且探讨了在实施翻转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自主学习是一种人本主义学习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英语学习材料,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自主学习,创立专门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是大学英语开展自主学习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
生命创造体的精神乐园:人文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价值取向等遏制了作为生命创造体的学生无限多种可能的发展 ,而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最高目的 ,强调生命创造体的主体地位。在科学“物性”和教育“人性”对抗与融通的时代 ,人文主义教育极具有紧迫性、重要性。所以 ,本研究试图在批判中挖掘教育现象掩埋的基岩 :人文———回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探求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教育 ,以求重塑生命创造体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00.
现代化进程一方面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主张,为人文精神的重建指明了一条道路。虽然这条道路充满坎坷,但是它毕竟给人们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