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3655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200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元好问论诗推崇"中州英雄气",追慕韩诗雄健高古的风格。其五古、七古多追摹韩愈,并善于烹炼百家,能融汇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优长于一炉,形成他清雄顿挫、奇崛而不雕镂、巧缛而去绮靡的诗歌新境界。  相似文献   
43.
自柳宗元至李商隐,"四六"名称初步确立。李商隐《樊南四六》对"四六"名称的确定,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骈文的认识,也体现了李商隐融合骈散的意图。李商隐"四六"名称的确定在骈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严丽霞是国内较早自觉从事长篇言情小说创作的作家,一直以边缘者代言人的姿态用文学的方式表达着对于弱势话语的关注。她不仅长期提示着主流文学精英意识在情感关怀上的缺席,并且通过乡村与都市、理想与现世之间的矛盾,完成了针对现代性文明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45.
巴渝诗鸟瞰     
巴渝诗是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学奇葩,堪称源远流长。具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唐前为滥觞期,唐、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则走向衰落。巴渝诗是外籍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巴渝学中的瑰宝,无愧为巴渝化璀璨的明珠,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不朽的成就。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已发表相关著作及论文多篇,对李东阳生平事迹及著述进行了疏证,对李东阳诗学理论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依然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47.
华(品山)诗歌自然淡雅,浪漫洒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评述华诗歌的巨大成就、成功原因和<离垢集>的内容.  相似文献   
48.
李清照漫议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其生活、创作经历以"靖康之难"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能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  相似文献   
49.
章的前半部分通过考证,进一步论证了《戏赠杜甫》一诗非李白诗的种种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李杜关系予以重新检视,认为李杜的交情的确很好,但并没有达到后人通常认为的“知音”程度。而正确评价李杜友谊,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诗歌及创作主张、思想经历,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0.
清代戏剧家李十三的"十大本",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其中有"大团圆"的审美民俗、三寸金莲的畸形审美民俗、男女互赠定情信物的民俗、节日民俗、结拜民俗等等。研究探讨这些民俗,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李十三"十大本"的内涵,又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