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699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柳宗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柳州地方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柳宗元文化资源可以采用仿古场景体验、历史故事展演、文化符号凝练和多样元素整合等方式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要处理好推陈与出新、故事与情感、符号与产权、合纵连横与集团发展、政府支持与市场导向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2.
钱理群先生秉着"作家的文学史研究"这一多向、多维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曹禺及其戏剧作品作了一次"心灵史"的精神巡礼。其批评措语中存在一些错谬及疏漏处,作为批评的批评,对其中的一些缺欠问题进行探源性的思考和驳难。  相似文献   
43.
柳下惠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典范。这既有其历史原因,也体现了古人对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44.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人物,而刘姥姥是仅次于宝黛钗凤的经典形象之一。历来读者将之视为一个喜剧性的角色,实际上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承载着多重严肃的文学价值。文章从刘姥姥在作品布局谋篇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陌生化视角的运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映衬等角度论述其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5.
作为明末清初的民间说书艺人,柳敬亭以其酣畅淋漓、出神入化的表演技艺,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国俗文学史上享有突出地位。他亲历时代变迁,见证重大事件,富于情义品节,通过个人命运的起落跌宕,痛感身世之戚、家国之悲。诸多文士题赠诗文,又形成了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从他者的视阈,将柳敬亭视为文学表现对象,视为抒写广大文士复杂意绪的符号化人物。他们或赏其艺,或抒悲慨,或从道德层面加以鄙夷,或从权力意图予以利用,折射出清初遗民、学者、仕宦等不同角色人等的政治诉求、道德观念,更加彰显出柳敬亭的丰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6.
刘邦西行送徒前夕,"常(尝)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从刘章《耕田歌》和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看,其田中种植的作物是粟类,中耕除草的时间在农历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之间。刘邦休假之后投入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二三十天,因此西行纵徒斩蛇应在其后的农历六月前后。再从蛇类的活动习性看,农历六月份,丰沛所在的徐州地区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是蛇类的活跃期,蛇类经常横卧当道以通风散热,遂有"大蛇当径"刘邦纵徒斩蛇之壮举。从《汉书.惠帝纪》推知,惠帝出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二月左右。《高祖本纪》中的"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两子"分别为惠帝和鲁元公主,而"告归之田"是史籍记载中刘邦纵徒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活动,可知秦始皇三十七年二月,是纵徒时间的上限。从《高祖本纪》看,纵徒时间的下限是秦始皇东巡,在《秦始皇本纪》中,东巡有四次,其中前三次早于公元前210年,惠帝尚未出生,故纵徒时间的下限只能与第四次东巡有关,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因此,刘邦纵放郦山徒的时间应为秦始皇三十七年农历六月前后(公元前210年7月)。  相似文献   
47.
半个世纪以来,刘锡庆在对写作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全面性、对汉语写作"读""写""教"理论研究的系统性、确立写作学科独立意识的明确性、构建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对写作学原理探索的独到性、对中国写作理论史研究的深刻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建树;为新时期现代写作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
刘坤一是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曾经三次担任两江总督。19世纪70年代,刘坤一开始从一个传统保守的官僚转变为开明务实的洋务分子,他倡导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积极地推进江苏近代教育,使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49.
现存《鄂豫边区党委关于减租情况致华中局、中央报告》这一历史文件,其成文年代不详。本文根据该文件所涉及内容的时间性和文件中有关具时间性含义的语句,结合若干外证,考订出该文件的成文时间为1942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