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教育   5105篇
科学研究   70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99篇
综合类   20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1200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cholarship ofteachin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the higher education literature as a reactionto the widely cited Carnegie Foundation'sreport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however, theconcept has remained devoid of a unifieddefinition. A recent Delphi study conductedwith a selective group of scholars whoseexpertise lies in the area of universityteaching and learning indicated the extent towhich these ``experts' agreed with each other onimportant features and unresolved issues theyassociate with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Building on the results of the Delphi study,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second survey comparing these ``experts' 'conceptions with those of a larger group ofscholars whose expertise lies in a differentacademic field (``regular academic staff'), inorder to identify the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in the conceptions of thescholarship of teaching held by each of the twogroups. While regular academic staff werefound to associate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more with good or effectiveteaching ``experts' pointed to notions such aspeer review and scholarly standards. The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focuses on the notionof consensus reached within and betweenthe two groups. It is argued that in order topromote changes in policy with respect to whatis to count as scholarship, identifying andreporting ``experts' ' conceptions, thoughclearly necessary for promoting moreenlightened discussions on the issue, willremain insufficient. Policy change in academeis more likely to ensue as a result of thewider academic community reaching consensus onthe meaning, and nature, of the scholarship ofteaching. The wider academic community includes``experts', as well as colleagues in departmentsand disciplinary associations. The articleconcludes by exploring the notion of consensusthrough the lens of critical social theory.  相似文献   
162.
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要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就必须抓住机遇,建设强有力的学术创新团队。因此,目前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十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处理好学术创新团队的定位、人员组成、团队文化等问题是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3.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具有检测、对比分析、管理和自动生成等功能;系统在学术期刊编辑实践中具有预防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4.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如何把科研与教学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外语学部的具体实践,阐释了高校以科研促教学的途径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5.
学术文献保存格式除了传统的PDF外,还包括CAJ、KDH、NH、CAA、TEB等格式,CAJViewer作为一款专门的文献浏览软件,通吃这些文献格式,具有浏览页面、查找文字、文本识别、邮件传输等九大功能,可取代AdobeReader阅读器对PDF的浏览功能,也不需要单独使用OCR软件而进行文本识别,灵活使用其功能,可极大地方便用户对学术文献的浏览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6.
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是一项规约大学生学术研究行为的制度,强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以信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为前提。荣誉制度作为遏制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有效措施可以为我国大学校园的诚信建设提供经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荣誉制度进行介绍:荣誉誓词、荣誉委员会、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实施荣誉制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7.
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学术合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学与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学术合作能力是大学教师创新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之一。大学教师学术合作能力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学术组织能力、学术沟通能力、学术协调能力、学术分享能力、学术表达能力和学术评价能力。大学应重视教师学术合作能力的发展,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提升大学教师的学术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8.
学术综合交叉能力是大学教师创新力的重要心理基础。本文从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的必要性、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的内涵以及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提高的策略三方面论述了大学教师创新力的重要基础。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的研究应该引起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9.
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制度与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高等教育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其创新的显力,还有其绵延不绝的创新潜力。本文从制度与观念等维度对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支撑德国大学创新力的独特理念和推动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动力网络与制度保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0.
2002-2009年我国各层次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硕士研究生也不例外。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不仅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而且还会对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硕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张呈现出速度快的特点,且教育学和文学在各学科中所占的比例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而工学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备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的变化反映着社会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