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知识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作为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知识作为特殊劳动产品在价值的生产中具有源泉作用 ,知识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高等教育质量观本质上是一个高等教育哲学问题。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奉行学术至上的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哲学由认识论逐渐向价值论转变,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合多样性与合需要性的统一。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必须为政治服务,高等教育奉行的是一种合规定性的教育质量观。当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面向市场后,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面向市场的高等教育奉行的是合满意性与合适应性相统一的高等教育产品质量观。  相似文献   
23.
教师即陌生人,提醒教师以崭新的观点重新审视过去理所当然、千载不变、习而不察的"日常世界",去觉察未曾留意的细节和未加质疑的习俗,以新奇、探究、深邃的目光审视自己所存在的真切的"生活世界",开启一场新的意义建构之旅。重新思考"教师是谁"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在陌生人的视域下,揭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追寻教师自我存在;联结知识与个体的生命体验之间关联,明晰知识是人类参与世界的一种存在方式;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解放人类,让学生在自由地选择中成为自我,帮助学生唤醒其沟通自我的需求与能力,将学生带至更澄明的存在。借以新的视界重新意识、体认、觉察"教师是谁",以期打破穿透习惯的惰性,寻求超越时间和经验中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4.
价值论探源     
20世纪初新康德主义开始使用Axilogy一词,此词与theory of value有着深刻的区别。在哲学史的背景之下追溯Axiology一词的原意,可知Axiology的研究对象应是worthy而非value,在后中失落了前中所包括的noble之意。  相似文献   
25.
价值的内涵不断拓展,从价值是一种心里信念到价值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内在价值也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主客体是相对而言的,大自然的所有生命形式(包括人类在内)互为主客体关系、互为目的和手段、互相满足也互相牵制。从价值的主体、客体和价值关系上,可以看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应该径直被称为实践主义。这是因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第一次取得了存在论的意义。这一点长期为人们忽略。以此阐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从而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的新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改变了以往哲学思考价值问题的根本路向,以一种实践思维方式系统地思考了有关价值问题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由于受到当时革命和理论需要的制约,马克思著作中也没有具体的价值论著作,但是,其崭新的价值论思想却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之中。用实践来理解价值的本性时,必然把价值理想确定为实践活动内在本性的必然结果,即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的实现。这正是从实践思维出发,深刻揭示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8.
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价值论探讨历史有无目的,有无进步,历史对人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认识意义的问题。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解决了历史价值论问题。马克思的历史价值论是实践的历史价值论。社会历史演进也表现为价值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9.
教育评价对基础教育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改革的转向与落实。面对当前的教育评价现状,我们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哲学的眼光和视野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从什么是教育评价、为什么评价和如何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和关注教育评价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30.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价值论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择业观教育存在价值观教育和择业技术教育的关系问题。择业观教育中,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人生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人才观教育、自我实现观教育等内容。择业技术教育只有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基础上,才能促使大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择业思想,并指导实践。本文对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价值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