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教育   8684篇
科学研究   808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1103篇
综合类   84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7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1001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913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就社区、街道图书馆的性质及其认识、特点、作用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运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之文 《图书馆论坛》2004,24(5):91-92,130
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的社区化,使人们迫切希望,在人们生活的社区,建设如连锁超市一样方便的社区图书馆。文章探讨了一些关于社区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93.
论图书馆职业精神   总被引:79,自引:6,他引:79  
肖希明 《图书馆论坛》2004,24(6):64-66,79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及其特征,探讨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分析了构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4.
组织文化与文化塑造——图书馆管理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图书馆组织文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内部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图书馆组织文化要从共同目标、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着手设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95.
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勇 《图书馆杂志》2005,24(4):43-44
社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一般公共图书馆相比较既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本文通过对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新思维。  相似文献   
96.
建立什么样的图书馆职业精神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即以图书馆职业为从业的价值标准,在理解图书馆职业的社会使命的基础上获得对职业的认同感,以崇尚科学的精神来理解图书馆职业的责任意识,用职业道德规范来实践图书馆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97.
权利与道德--关于公共图书馆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文章通过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的剖析,概括了公共图书馆的历史精神——公共、公开、公享;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分析,认为应该从4个方面去理解民众的图书馆权利,即: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社会价值、人人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人人享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并总结了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98.
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大学需要从学科、产业、社会、人才成长等四个维度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学习共同体。华南理工大学以高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以"4I"(交叉复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教学、深度工程学习)为路径,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9.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意义] 针对均等化视角下中美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中美社区图书馆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方法/过程] 以中国宁波市社区图书馆、美国密尔沃基市社区图书馆为例,利用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中美社区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均等化实践。[结果/结论] 通过对社区图书馆服务的供给均等、过程均等和消费均等的对比与分析,得出均衡资源配置、实现阅读推广供给均等化,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实现阅读推广过程均等化,尊重读者自由选择权利、实现阅读推广消费均等化,依托文化特色、宣传社区图书馆均等化服务以及构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新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