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教育   15558篇
科学研究   111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84篇
综合类   118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1285篇
  2013年   1810篇
  2012年   1858篇
  2011年   1790篇
  2010年   1228篇
  2009年   1126篇
  2008年   1189篇
  2007年   1435篇
  2006年   1350篇
  2005年   1085篇
  2004年   923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本文通过集合论的方法得出笛卡尔积的内域,闭包,导集的三个公式,并由此确定了笛卡尔积的集合类型.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角,分析了目前藏族教育中藏汉双语课程所存在的不足,并就构筑建构主义的藏汉双语课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藏族学生是建构藏汉双语课程的主体者;双语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社群中的相关人士在藏汉双语课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话语"作用。在藏汉双语课程的教学中应努力发挥以上三方面作用,并使之形成合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3.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教学实例分析了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指出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浅析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认识误区;从研究教育理论的发展入手,归纳出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阐述了开展研究性教学应注重把握的目标和特点;对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类型与阶段划分、评价体系与指标的建立等均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应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这是政治课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6.
教研文化滞后的根源之一在于对课程本质的误读。当代对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化,要求重新审视“适应型”教研,构建开放、创生的教研新文化。其基本策略是制度的开放性、管理的人本化、教研的校本型,以及和谐舆论支持氛围。  相似文献   
107.
在国际化、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多样化、信息化和重视人格化等教育改革“五项原则”指导下,日本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呈现出重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着眼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重视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8.
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突出以学生为本,坚持学习中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将抛锚式教学运用于政治课,适应了课改的基本要求,能够凸显它的张力作用,使学生再现、建构、迁移知识;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和感悟意识。  相似文献   
109.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110.
设置一门自主课程:《学校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学校问题研讨》课程有理论基础作支撑,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不但能促使担任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明确自身的研究方向,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教学反思,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强化应对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情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