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944篇
科学研究   1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159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书法创作追求“中正平和”、“达其性情”,强调“意在笔先”,而古典诗词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二者在审美精神和创作理念上相互渗透和影响,有着共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92.
马庆荣 《培训与研究》2008,25(12):49-51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重要的管理理论。新加坡是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国家管理方面的典型。他们成功处理种族关系的实践,使种族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要求。这启示我们,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致力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93.
高校和谐班集体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环境能够培养美德,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班级的氛围。本文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阐述构建高校和谐班集体的意义、特征以及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994.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995.
两性和谐是和谐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共同追求。两性平等关系在传统社会与当代社会面临着具有历史延续性与变异性的障碍:来自女性、男性、社会三种主体思维模式中的桎梏。思索古人之训,建设两性精神文化家园,促进两性关系逾越障碍,进而促成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巢湖学院生态型校园环境、人文内涵和发展趋势,拟建图书馆的设计面临着新的要求。文章关于在已有建筑群内插入新的标致性建筑、如何体现既要有与已有校园建筑突出的彰显,又要有与组群建筑总体保持和谐、在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形式上,对其馆位理念、外观、环境三方面设计,进行探索性构想和讨论,意在为巢湖学院图书馆的设计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97.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个性的综合体现,反映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面对我国大学精神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培育大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校园,将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98.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就视唱练耳课练耳教学环节中四部和声听记的重要性和训练方式与和声学中和声听辨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999.
中华和合文化与大学制度构建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和合”文化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平等融洽、合作互利等理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大学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00.
朱熹对传统思想中的和谐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是一份值得研究的珍贵的思想遗产。朱熹从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普遍性;从公平性、公正性、和平性、包容性、多元性、适中性、和睦性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原则和基本精神;从宣传教育、建立纲纪、减轻负担等方面论证了实现和谐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