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2007年,在强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事业发展理念、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先进性建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2.
信息技术教育着眼于所有的学习者,重在普及信息技术和文化,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与能力以支持自己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应是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由于学生智能结构、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地只采用一个标准,而应从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出发,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地评价,以体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3.
以人为本,搞好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就是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教师的根本利益、教师的理想追求,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发挥教师积极作用,实现教师人生价值。为此,要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教育观念的突破与更新、思想教育核心内容的把握与拓展、思想教育运作的完善与创新、思想教育目标的反思与明确、思想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强化。  相似文献   
1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和根本要求。从价值论视域审视“以人为本”,其哲学意蕴在于:创造价值是人存在的意义,人的需要是人创造价值的动因,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当代诗歌与政治、经济、化、教育、社会诸问题联系紧密,其基本走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以政治为本”的诗歌;80年代至90年代是“以语言为本”的诗歌;进入21世纪以来转向“以人为本”的诗歌。多元共存、兼容自由、关注人性和生态环境,已日渐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6.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建设和谐型大学,以实现高校的持续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7.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管理者,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把握教育思想创新的前瞻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大教育”、“大艺术”观,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凸显区域文化和特色课程,改革和完善学分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创新队伍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中的一部分。文章分别介绍了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对人性的认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9.
忻州师范学院在9年内先后19次共派出4700多名学生赴原平、河曲等6个市县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扶贫顶岗支教。2007年初,该院又与原平市、繁峙、代县等5个市县签订了为期6年的支教合同。每年分两批各派1000名学生去承担这些市县条件艰苦学校的教学任务。扶贫顶岗支教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识论的观点、实践性的品格、关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0.
人才培养的道德标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在人才标准中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地位,道德因素与能力因素又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道德因素本身具有哪些文化背景和文化特性,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