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30篇
科学研究   229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7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美国信息服务公司的成因、美国信息服务公司的类分,较全面概要地分析了美国兰德公司及其信息服务内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等信息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韩国政府建设的“信息化村”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韩国农村进入了发展新时代。借鉴韩国“信息化村”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教训,分析了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部分的福建省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推动示范村建设、发挥院校教育资源潜力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3.
目前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技术不完善、实施管理力度不大、制度不配套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学校从思想上重视,不断改进技术、加大教务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更新不配套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来有效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4.
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传统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需要以创新管理理念、重组管理结构、拓展管理职能为目标,以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增强高校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能力.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革新,必须从明确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定位、明确信息化管理(CIO模式)的职责与权力、明确信息化管理者的素质及选择标准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旭波 《情报科学》2006,24(7):990-993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顺利完成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深入考察信息化的推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所承担的信息化推进机制研究课题的成果,探索性地提出了信息化推进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探讨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关键领域、制度创新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协同办公利用工作流技术,实现工作审批和流程管理,在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等。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分别从校级办公应用、院级办公应用、信息化防控体系构建等方面,具体论述协同办公技术在高校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7.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背景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了"PDCA+信息化管理"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提炼出课程教学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优化和教育信息化管理五方面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Smartpls3.0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提升作用较大,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馈等因素对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的作用有限,进而提出有针对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同步网络课堂(SCC)为边远地区学校输送了优秀的教学资源,成为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采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影响较大的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的49篇文章和1 236条有效评论进行系统分析,以寻找影响SCC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措施。结果表明,影响SCC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包括6个主范畴及其25个子范畴,以及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最后,探索性地构建SCC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并提出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策略方案和实施路径,切实提升SCC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信息素养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养,对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胜任力是反映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基于PISA 2015中的ICT精熟度问卷数据,对中国四省市学生的ICT胜任力表现进行分析,考查中国学生的ICT资源、ICT使用情况以及ICT兴趣对其ICT胜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的ICT胜任力在参测的4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靠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ICT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家庭ICT资源对学生ICT胜任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在学校使用ICT越多、在家使用ICT做作业越多,学生的ICT胜任力越高;学生的ICT兴趣越高,他们的ICT胜任力越高,学生的ICT兴趣对他们的ICT胜任力影响最大。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ICT胜任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应充分重视ICT教育,完善ICT素养测评体系;扩大对ICT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更多地接触电子设备提供条件;加大ICT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ICT胜任力。  相似文献   
110.
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