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教育   5267篇
科学研究   103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02篇
综合类   456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91.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effects of the OECD'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on education governance and policy process across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This review seemed necessary because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since 2003, especially since 2010, because this literature is not always well‐known and because the discourse on the so‐called ‘PISA shock’ remains important, even if it is more of a metaphor than a concept and may be politically partial. The article exploits a dataset of 87 references which show that PISA introduced major changes in the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worldwide. Driven by soft power strategies and new policy transfers, this governance is based on data and measurement tools which redefine the scales of education policies. It also shows that PISA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a variety of national reforms, as illustrated in many case studies. However, this influence strongly depends on domestic policy contexts that scholars intended to capture through diffe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s. Nonetheless, few propose overarching theorisations of the political meaning of PISA effects on education governance and policy process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stressing three main challenges for the subsequent studies on these PISA effects: better conceptualising these effects, preserving an epistemology of uncertainty in order to avoid taken for granted views and normalising the research on PISA effects not to perpetually and artificially rediscover its so‐called novelty.  相似文献   
992.
妥善处理各种法律利益之间的冲突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亟需法学界对法律利益冲突有关的理论进行探讨。文章尝试确定科学的标准对法律利益进行界分,确定他们的位序,进而指出冲突的表现和正确处理矛盾冲突的原则,最后对我国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3.
BOT投资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不同,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内容的复杂性以及客体的特定性等法律特征。该投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运用,实践中对现行立法多有突破,相关法规规范间也存在冲突。“十一五”期间,必须完善BOT投资立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94.
995.
This paper examines social coordination by the Brazilian Black Movement in the area of Brazilian education. It explains how these developments rela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ace-based public education policies in the country. Focus goes to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 10.639 in Brazilian Basic education. Using the concept ‘diffuse governance’,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at present it are the multiple actions by the Brazilian Black Movement, in diverse arenas of dispute, and interacting with a range of actors, that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oordination/reg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Law 10.639.  相似文献   
996.
丁标 《培训与研究》2006,23(6):73-74,80
法治社会,是指以市场经济作为其活动空间的自治自律的市民主体通过契约,理性缔结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应有权利和利益的一种社会形态,法治社会与非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交往方式及其规范模式方面的差异。宪政国家是指为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免受政府及他人的侵蚀,通过并依据宪法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限制与规范的国家。法治社会是宪政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通过公法与私法适度渗透来实现良性互动,确立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式,正是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的互动构成了宪政。  相似文献   
997.
学生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往往十分强调学生应尽的义务,而漠视学生的权利。实际上,学生拥有非常广泛的法定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和财产权等,其中,人格权是学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我国一些法律法规都对学生的人格权进行法律保护。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权教育,是保护学生人格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8.
民族自决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反对殖民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殖民体系瓦解的今天,民族自决原则受到了一定限制,尤其对于对外自决权的行使,只限于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我国台湾地区民族分裂分子妄图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实现其“台独”主张,其法理依据就源于民族自决权,但台湾根本不具备行使民族自决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99.
中国高等教育立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立法在立法形式和立法内容方面反映出诸多质量问题:从纵向结构看,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衔接不足,下位法不到位甚至缺位,影响法制的协调有序;从横向结构看,高等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身份不平等,客体立法不全面,有损法制的完整统一;从实体性内容看,权责的关系仍不一致,与宪法、行政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不符之处;而程序性内容不仅在数量大少于实体性内容,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也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产生上述质量缺陷的主观因素:一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二是法制观念的偏差导致高等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网络版权问题日益凸现。要解决图书馆公益性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合理使用”与“法定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