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431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3篇
综合类   1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2.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迁,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精神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竞技体育精神文化,必须科学地解决承传传统的问题,同时,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及当代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为逻辑起点,并解决好对待西方竞技体育精神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3.
以中华武术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凭借其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繁荣的范式。《风中少林》对于中华武术乃至于整个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潜质,并以市场化、产业化为运作模式,扩大和拓展自我的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市场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24.
吴文化孕育的吴地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充满文人情结的高尚文品和不断创新求变的高雅艺品,是吴地绘画最显著的特点。探求吴地绘画的文化艺术特征,对当今绘画,特别是苏州地区的绘画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详实的探讨,同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认为积极挖掘整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纳入教育和全民健身体系、深化理论学科体系和人力资源的建设,加强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等才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26.
东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地势、客家人的文化特征、趋于破产社会经济及反抗压迫的传统,是东江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的地理和文化基础,也是中共革命在东江地区得以长期坚持和发展重要条件。同时,东江革命根据地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兼容精神、开拓创新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东江文化。  相似文献   
127.
中国古代创新教育传统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执着的创新精神,古代热心从事教育的士人,将这种精神融贯到培养学生的活动中,从而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创新人才观念,衍成经典的创新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等。  相似文献   
128.
当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及其策略是当代文学史的两个大问题。文章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为中心,对"重写文学史"之后当代文学史中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等问题作出批评与考察,解读了当代人对于"当代文学史"的视域以及"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与"当代性"是何关系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9.
路遥的全部小说没有涉及到本质的都市生活,路遥最远只走到了"城乡交叉地带"。路遥对"城乡交叉地带"的书写是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个人经历等众多因素重合叠加而产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0.
丛鑫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4-116
诞生在民族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晋察冀诗歌应时而生,生死存亡的呼唤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晋察冀诗歌放弃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而更多的抒写战时群体的生活感受。晋察冀诗歌以时代代言人的角色参与到战争的洪流中,其群体关怀的情感特征在中国新诗历程中显示出其特异的抒情个性,并以这一抒情个性和中国现代抒情诗传统融合进而强化了群体关怀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